第565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1 / 2)

第565章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

王大斧已经是不知道多少次,做这样的护送工作了。

对流程早已烂熟于胸。

他回头看向自己队中的那个羌人骑兵,下令道:“李阿令,汝去告诉那些羌人,让他们跟着俺们走,休要乱走,不然按细作论处!”

叫李阿令的羌人骑兵拱手得令,便拍马上前,去与那些逃难来的羌人说话去了。

很快,李阿宁就回来禀报:“回禀提辖,末将已将提辖军令与他们说了,另外,末将还打探清楚了,他们是哪家的?”

“哪家的?”王大斧随口问道。

最终他们的瞳孔,倒映着路上所见到的那一个个巨大的,屹立在河道上的木制水车。

举族迁入宋境后,起初被安置在保安军内定居,为了融入保安军,乃因族中传说,先祖从灵武而来,于是诈称唐肃宗之后,自称姓李。

这一路上,他们所见所闻的种种,也在心底浮现。

向、高两位国亲,在各地搞起来的都作院。

他记得很仔细,游知州的册子里,写过移没家的内容——移没家有六标,强人一千两百二十五,壮马三百余,四十八队。

“该死!该死!”

他爹只是如今的李族族长李保顺的堂弟,在族中地位本就不高,而他家里兄弟又多,所以他一成年就被父母分了一匹马,让他出来自谋生路。

若赵煦在这里的话,听到他们的名字,说不定能想起点什么。

熙河的各部豪族,从未像现在这样舒爽。

价值几百贯,甚至上千贯的钱。

外地人入京,除非住邸店,不然但凡想要租房,也需要牙行来介绍。

特别是那些没有棉种,却把地垦出来的羌、蕃豪族。

他们用着熟练的党项话,招呼起来了这些人。

都得有一个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司认可的牙行来统一安排与棉庄对接。

王大斧反应过来,尴尬的笑了一声,将手从腰间的短刀挪开。

这里不像汴京,几乎全是汉人,在熙河路诸州,蕃汉混居。

于是,牙行就成为了垄断劳动力的机构。

移没家——党项之族也,本居横山,为环州张都监(张守约)破,乃迁南牟会,为元昊守备行宫,李都知(李宪)击破南牟会,余众遁入天都。

这不仅仅是向、高两位公事的意思,也是那位经略相公的意思。

“西贼又对诸部横征暴敛,敲骨吸髓……”

脑子在刹那,涌出了一段他死记硬背下来的资料。

寨堡下,早已经支起了粥棚,而且不止一个。

“还请提辖与兄弟们赏脸。”

对方就已经一左一右的簇拥着他们,向着粥棚走去,无比亲热。

这昔日广袤的荒野,终究是被南蛮开垦成了土地。

因为这一路上,原本荒凉的狄道两侧,阡陌连野。

哪怕不种棉花,只是种些青稞、粟麦、牧草还有豆子,也是极好!

他们的眼中,满是恐惧。

“移没家?”王大斧楞了一下。

李阿宁点点头:“回提辖,确是党项人!”

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铁器有铁器。

于是,王大斧就率着他麾下的这支巡逻小队,护卫着三百多号党项人,向着南关堡而返。

王大斧没有多想,对李阿宁道:“俺们护卫这些人,先回南关堡吧。”

王大斧对此不陌生。

入眼的不是顶端长着白色的‘花蕾’,好似小树一样的作物。

这也是现在熙河路,可以大量接受逃亡而来的部族的物质基础。

这是只有大人物们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幸好,国相已经听说了,不止他们潜入南蛮侦查,同时还派了兵马,屯驻到天都山,相信很快就能封锁那些忘恩负义的羌人与党项农奴的逃亡路。

这里是控扼狄道的咽喉。

他们是怎么回事?

所以,他将游知州的册子里,有关党项各族、横山诸羌的文字,都牢牢记在心中。

好在,如今已经差不多适应了熙河。

但现在……

因为汴京城就是这样的。

“都布克!”

能不亲热吗?

都是来给他们种地的丁壮啊!

这些是熙州去年新来的游知州,给他的小册子里写的文字。

总是和和气气,整天笑嘻嘻的:“辛苦王提辖了!”包忠官微笑着,主动上前来,牵上王大斧的马:“俺给提辖和诸位兄弟,在堡中已备好了酒肉!”

王大斧下了马,对包忠官拱手道:“岂敢劳衙内?惭愧!惭愧!”

军队之中也充斥着大量的羌人、吐蕃人、党项人甚至还有西域的回鹘人。

当王大斧到了寨城下时,立刻就有着一个熟人迎上来。

或者是秦州的赵家,这样的吐蕃贵种。

两个年轻的党项人抬起头来。

“本来这两年,天都山、横山就连续干旱。”

但剩下的地,他也没有闲置。

虽然没见到多少粟麦、青稞等主食。

很快,大家连钱也不缺了。

然而……

王大斧听着点点头,感慨道:“西贼果是豺狼禽兽,竟连同族,还是曾给酋首守备过行宫的同族,都如此无情。”

如今每天都在开炉锻铁。

还不是被嵬名家逼到没有活路,最后只能在三十多年前,举族入宋,逃入宋境时,原本几千人的大部族,只剩下了三百多青壮,剩下全是妇孺,而老弱全部死在逃亡路上,可谓是惨不忍睹。

这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对了……”几个孔武的羌人壮汉,将人带到自家支起来的粥棚前排队,然后问道:“两位叫甚名?”

同时,疑问也在这两人心中升起来。

恐惧越发浓厚,惊恐

过去,他的弟弟大枪在汴京城里抗包,也得通过牙行,才能找到活。

……

因为,当他们出现的时候,立刻就有人盯上了他们。

“诺!”

尤其是,现在大家伙都已经能用眼睛看到,木棉地里的情况了,同时大家伙也都亲身感受到了雇工的好处。

但他不会忘记,部族的血仇!

所以,李阿宁在战场上,遇到西贼兵马,甚至比他的汉人同袍更凶狠!

每次提及嵬名家,更是咬牙切齿。

李阿宁无处可去,就干脆骑着马,投了宋军,吃上了赵官家的皇粮,到

如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让雇来的羌人,种了一百亩的苜蓿——这是用来喂牲畜的。

“两位,肚子可饿了?”

李阿宁冷笑一声:“嵬名丑酋,何曾把其他党项、羌部看成人过?”

逃亡入宋的‘归明人’,当然也不止是一个‘移没家’。

七月底的棉田开始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