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太母车与圣母梭(1 / 2)

第564章太母车与圣母梭

元祐元年七月丁丑(22)。

御花园中的西瓜,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

因为是四月份才栽下的,所以,这是属于晚熟了。

但,结出来的西瓜数量,却是不少。

文熏娘一大早的就领着孟氏和狄嫱,在花园的瓜地里忙碌。

一个又一个圆滚滚的青皮西瓜,被她们摘下来,然后被其他女官放到筐中。

“回母后,儿早早就已经练好了。”赵煦微笑着答道:“而且,早已命沈括,给太母准备一样宝物,作为太母圣节的献礼。”

不过,向钤辖告诉他,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在他身旁的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心思,却都放在了收获的西瓜上。

同时,妻子还告诉他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母亲得了病,好在及时去马行街的医馆请了郎中,开了药已经好了。

大抵是很难找到的。

作为天下的主人,皇帝自然要以身作则。

“而圣母梭织布,则是母后慈圣,养育朕躬成材之意!”

因为广西那边,太远了,也太大了。

甚至可以说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其他改进、改良的器物,现在也开始慢慢的在汴京城中流行了。

也不再甄别什么细作了。

还说大郎今年开蒙了,进的还是坊中有名的‘范先生私塾’。

……

至于那等无知盲流,砸毁机器、烧毁作坊?

那更是造反的死罪!

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而等士大夫们发现不太对劲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无法阻止。

“我命其曰:太母车。”

不过,今天的太皇太后,看上去似乎心情不大好。

王大斧骑着马,带着手下的骑兵,巡弋在这条已经巡弋过无数次的道路上。

“回太母的话,孙臣自不会有虚言。”赵煦微笑着说道:“如今,孙臣命沈括准备好的宝贝,就在福宁殿中。”

最后,就是牙行的人出面,和这些签订契书。

但,这些可怜人却都是千恩万谢。

他骑在马上,远远的就看到了。

“哦!”太皇太后扭头看向赵煦,问道:“官家给老身准备了什么宝物作为贺礼?”

自古以来,天下就是男耕女织。

他也问过向钤辖了,向钤辖告诉他,已和高公事(高公绘)求了情,蒙公事恩典在上次派人回京的时候,捎了话给高家,请托了高家人去广西的时候,帮忙找一下他的弟弟。

沈括执掌的专一制造军器局,这一年多来,发明创造出的东西是一件接一件。

向太后顿时眼眶也红了起来,蹲下身子,就将这个孩子拥入怀中。

“佛祖保佑,俺弟大枪在广西一切平安。”

当然了,赵煦也不是个会吃亏的主!

当飞梭和纺纱机,被儒家的孝道妆点起来,被冠以天子献给当朝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寿礼的名义后。

而两宫,特别是太皇太后的情绪价值,一下子就被拉满了。

她们数了一下纱锭的数量,一共有八个!

在纺车嘎吱嘎吱的声音中,两宫都看到了,纺车上的纱锭同时工作。

虽然六哥提及了她,说了是要‘奉养太母、母后,推恩天下’才命沈括制了此车,可终究这是太母车。

原因嘛,也很简单——刷名声。

王大斧心里面正想着,前方的狄道上,出现了一支队伍。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的纺车,听着赵煦的话,已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心里面的那一点点不愉快,立刻不翼而飞,整个人更是变得欢喜起来。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看到了一架出现在她们眼前的纺车。

忠孝、忠孝,一个孝子,必是忠臣,而忠臣必是孝子。

就好像……就好像是一个被人踢倒在地的纺车!

当成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了。

同时,这也是一种隐晦的政治宣言。

就是,没有提及他的弟弟大枪的下落。

便是来了,也是放在边境外面,随便给一点吃的就不管了。

有了此物,明日坤成节圣典,宰执们就要被啪啪打脸——天子,是孝子!而且是至孝之人!

就是向太后,心里面稍稍有些吃味。

因为在一个农户家庭中父兄或者夫、子耕作收获的粮食,是维持一家人温饱的底线,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肯卖。

“太母、母后请看……”赵煦拍拍手,一个女官就走上前去,坐到那纺车前,摇起了纱轮。

整个熙河地区,敞开了接受一切来‘归明’的‘义士’。

“六哥……六哥……”

“再过些时日,当地的棉花,也该到收获时节了。”

这是儒家宣传了千年的真理!

这让王大斧很是忧心。

虽然,从头到尾,赵煦都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便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两种机器的扩张和推广了。

只是,这個纺车和寻常的纺车不一样。

特别是太皇太后,她很喜欢看收获。

旁的不提,一个胆水浸铜法,就让朝堂在减税之余,还比过去多铸了两三百万贯的铜钱。

顺者昌,逆者亡!

对此,赵煦很期待,期待着熙河的棉花送到京城的那一刻。

这些西瓜,都会在明天的坤成节,作为赏赐,赐给臣子。

同时也是他如今不得不与这位太皇太后虚与委蛇的缘故。

时代的洪流将滚滚而来。

这主要是害怕西贼细作,潜伏其中,里应外合。

同时还是他的自我包装与宣传——传统的儒家社会,孝是至高无上的。

没办法,天灾人祸面前,能有一口饭吃,能有个地方住,能有人保护他们就已经不错了。

他知道,这又是一支从山里面跑过来,来到大宋境内乞活的羌人部落。

妇女纺织所得的布帛,就是一个家庭用来缴税、购物的主要途径。

太皇太后终于动容:“竟有如此宝贝?”

她的眼睛看着在瓜地里忙碌的身影,心思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六哥,明日是娘娘的圣节,相关礼仪,可都记好了?”向太后忽然问道。

偏生又遇到西贼横征暴敛,强令各部出粮,交不出粮食的就得交丁壮。

是他的妻子请人写的。

虽然很多都是些奇技淫巧的东西,甚至称得上是‘奢侈之物’。

“太母车纺纱,寓意太母生养皇考,保育朕躬。”

而且,不到一定级别的大臣,可能连味都闻不到。

谁敢质疑,当朝天子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