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伤的世界(2 / 2)

也是在这个时候,胡及和蔡京,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

无论新党、旧党,找到机会就想斗一斗。

“那儿陪母后回去。”

大理寺的位置总算空出来了。

但,想了想,她还是摇头:“六哥还是当以读书为重。”

因为他虽然不知道,在他上上辈子,是否也发生过李雍案,但他知道,在元祐元年接任蔡京的权知开封府是谁?

向太后轻轻摸了摸赵煦的手,道:“六哥睡的好,母后就心满意足了。”

“除名!特免真决!追毁出身以来文字!”

同时也是胡及能活命的另一个原因——你选的嘛!偶像!

石得一继续汇报着:“另外,开封府推官胡及,阴怀叵测,用奸邪之心,背先帝之恩遇,坏国家之法度,罪在不赦!”

而天子,口含天宪。

石得一恭恭敬敬的走入帘中,对赵煦拜了三拜,然后才道:“大家,都堂方才下了劄子,奉圣旨,以大理寺卿王孝先渎职,罚铜三十斤,出知澶州……”

想必,姑后也会很欣慰。

从天子嘴里吐出来的祖宗故事,就是天条。

她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孩子做噩梦。

想着这些事情,赵煦就在心里叹了口气。

但胡及他们发现后,却非但不害怕,反而很高兴。

一开始,他也不是为了扳倒蔡京,纯粹只是想给蔡京添堵。

不!

他们也有很多是混蛋!

晚唐的文官们,把皇帝当成了筹码,天天在那里怂恿皇帝,在明知道不可能的情况下去和宦官做对的,不知道有多少!

当然,这个锅,赵官家们也份!

自真庙以来,历代官家,将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神功练到了极致。

更有利他们对付蔡京。

而且,一个个胆子都大的很!

这样,就再也不需要担心,发生类似的事情了。

除非太皇太后要废他,或者做一些对他和国家严重不利的事情。

因为汴京侵街案爆发了。

她是个很在乎体面的人。

简简单单的一碗豆腐脑,配上两块小奶酪,两个鸡蛋就是一餐。

二则,下面的胥吏虽然拿了钱,但他们也发现了李雍很有钱,所以就想搞点钱花花。

而且,他还是进士出身,典型的清流。

话里话外,都拿着当年的赵世居一案说事。

向太后顿时笑起来,眼中满是欣慰。

元祐、绍圣、元符十几年的时间里,除了出来干涉了赵煦要废太皇太后外,一直安静的在保慈宫中吃斋念佛。

不过……

这都是血的教训!

所以,向太后在庆寿宫里,甚至当面和姑后,为了这个事情争执过。

加上盯着开封府里面的萝卜坑的人越来越多。

向太后从小读书,自也读过史书。

但文臣就是什么好东西了吗?

这才让她安心下来。

……

等他吃完,自己拿起手绢,擦了擦嘴巴,就对着石得一道:“都知进来说话吧。”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等赵煦吃的很仔细,所有食物都会被吃干净。

只是,一则当时章惇在盯着这个案子,胡及不好明目张胆的弄权——案子审完,是要报给都堂复核的。

包括,那些被抹掉的文字,都是这些人的杰作。

就连她的生母,老太夫人也派了人入宫带话。

双方正式合流。

即使是向家在整个元祐时代,都被打压。

就算不安排九族消消乐,也该安排腰斩弃市。

蔡京在上书朝廷的时候,将侵街问题屡禁不止,甩锅给了开封府判官李士良和开封府推官胡及这两个左右手。

这是孙升、刘奉世的处理力度这么轻的原因——处罚的重了,以后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咬人了。

只在赵煦父皇病重、驾崩期间,出于自保,联络宰执、大将,一起把赵煦扶到了帝位上外,她一直规规矩矩。

这才是赵煦没有在绍圣时代废掉那位已经谥号宣仁烈圣皇后的高氏的决定性因素。

赵煦没有直接让他进来,而是让冯景奉来今天的早膳。

这是他从庆宁宫醒来后,坚持给自己立的人设之一——不浪费粮食。

赵煦眉头一扬:“便宜这贼子了!”

因为史书,记的是祖宗的事情!

只要读懂了史书,也就等于可以借助祖宗的威灵,来行驶天子的权柄。

胡及是朝官,全天下只有两千八百个京朝官,其中朝官占比,最多三分之一的文臣朝官。

为什么要做这些决策?

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因为,这位嫡母在他上上辈子的绍圣时代,就是这样的。

只是争不过姑后,才不得不为了先帝留下的基业,退了几步,服了软。

认为是李士亮和胡及未能严肃法度,纵容侵街。

因为,这个案子越荒诞,一旦捅开,舆论影响也就越大。

所以,文臣们实际上是被鼓励这么做的。

比如说割地比如说给西贼岁币。

赵煦想了想,对石得一道:“发是可以发,但要注意,别牵连太多,暗示一下,告诉别人就可以了。”

姑后的态度,再次软化。

是对一个大臣最严厉的惩罚。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纯粹是卖个面子给那位同年段处约。

但,向太后一直坚守着立场。

这就是大宋!

文官们点满了内斗的天赋。

这是下面的人,没有把她的孩子放在心上,更没有真正尊重她的孩子。

她虽然也很想和赵煦多相处。

她很清楚,上次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在什么时候?

晚唐!

结果呢?

韩绛、吕公著一入宫,拿着姑后圣节在即,北朝、西贼、交趾等国使者,都将入朝。

传统的儒家教育,加上祖宗的宝训读完。

就像是先帝病重期间,她做的那些事情,她和姑后之间明里暗里的争执。

除了因为害怕朱氏的地位提升,影响了她自身的切身利益,而出手干预了帝位,选择了赵佶那个混小子外。

所以,宁愿躲在坤宁殿不出来。

至于这个案子,孙升、刘奉世他们扳倒蔡京是想给谁铺路?

赵煦其实心中有答案的。

因为她很清楚,这个事情,对六哥的影响。

一个文官在政斗上主观能动性爆表的朝代。

这在封建时代,是一张不显眼,但很加分的牌。

在大臣们中间,挑拨离间,制造矛盾,纵容攻击。

李雍案到现在,真想知道的,其实也都知道了真相。

而向太后的选择,赵煦其实也早就能猜到了。

同样,在赵煦的上上辈子的司马光,也是这些人拱上来的。

什么?

相公不同意?

没关系!

我们又不是为了相公,我们是为了天下社稷!

兄弟们,冲就是了,欧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