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伤的世界(1 / 2)

第511章只有胡及受伤的世界

早上,赵煦睁开眼睛,便看到了坐在榻前,一夜未眠的向太后。

“母后……”赵煦轻声唤了一句:“您怎还在?”

向太后笑了笑,没有说话。

一直在向太后身边侍奉的尚宫张氏,在旁边轻声道:“官家有所不知,娘娘昨夜,忧心官家睡的不好,故而在福宁殿里守了官家一夜呢!”

赵煦当即就道:“难怪昨夜我睡的安心,原是母后在旁!”

说着他就从塌上起来,踩着木屐,来到向太后面前,握住向太后的手道:“辛苦母后了。”

石得一听着,低下头去,说道:“大家,如今朝野议论纷纷。”

做皇后的时候,她很体面。

向太后才有可能激烈反对。

在上上辈子的赵煦记忆里的太后,体面,是一个贯彻了她一生的词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案子拖延下去,迁延日久,变数越来越多。

“却是叫母后担心了。”

这里的史书,可不止是历代以来编修的官史。

太祖如何?太宗如何?

这些明文记载的东西,就是纲纪,也是法度。

其他细节都已经清清楚楚。

当太后的时候,也很体面。

吕大防这个人,只有被人道德绑架的份,哪里有做这种事情的水平?

他要有这个本事,也不至于被刘挚绑架了。

因为傅尧俞和安惇其实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这种事情,打死赵煦都不相信吕大防会参与其中。

却有人想构陷天子身边的近臣!

这是窥伺神器,窃弄权柄。

长大到足够可以行使权柄。

“嗯!”赵煦点点头,心中一喜。

他写过的诗文、签过的文书全部作废。

这个案子在一开始,其实是个典型的葫芦案。

这个时候,胡及发现了,这个同年好友段处约请他照顾的案子,好像有搞头。

她也可以在后宫中颐养天年。

然而,这在大宋不可能。

她的孩子可是天子!

但向太后不会知道。

首先是胡及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所以,案子就拖了下来。

向太后微笑着摇头:“不了,母后还是回保慈宫吧。”

开封府、大理寺的胥吏们,为了搞钱,在其中进行了许多骚操作。

这不是大宋的体制,能做的事情。

“国事艰难呢!”他在心中悠悠叹着。

好在,昨夜她陪了一夜,这个孩子一直睡的香甜。

石得一就已经来到了赵煦帘外。

然而,在赵煦面前,她不愿意说这些事情。

根据傅尧俞的奏报和安惇审出来的口供。

而且,影响子孙!

其子孙三代,不得科举、不可从军,也从此失去被人举荐的权力。

庆寿宫里发生的事情,早就被太皇太后身边的大貂铛梁从政通过刘惟简的嘴巴,告诉了冯景,然后由冯景在赵煦如厕时,利用这個自古帝王和家臣最佳的密谋机会,一一汇报给了赵煦。

吕大防!

倒不是说赵煦怀疑吕大防参与了这个事情。

天子亲临开封府,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胡及忽然发现,他似乎可以利用这个案子做点什么了。

送走向太后。

赵煦在冯景带来的女官们服侍下,洗漱完毕。

除了胡及、孙升等人背后的大佬的名字没有被拔出来外。

自太祖以来,列祖列宗,所做的决策。

可问题是……

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

“至少姑后,也是爱六哥的。”向太后在心中默默说道。

然而,在赵煦想废太皇太后的时候,向太后却站了出来,坚决捍卫了太皇太后的身后名。

随着章惇南下,李雍案脱离了都堂的监管。

终于,等韩、吕二人三度入宫的时候,姑后的立场就完全偏转了。

王安石就是被这些人拱上去的。

她都牢牢的闭住了嘴,不和人说,也不告诉外人。

君王的成年标准,除了年齿外,一个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读书。

哪怕她和是那位太皇太后在赵煦即位前后,闹出了很大的矛盾。

史书记载,在其摄政听政期间,她尽可能的和了稀泥,给许多旧党平反,同时没有伤及主政的新党宰执面子。

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操作。

冯景则已经识趣的带着其他人退下去,只留着隔着帷幕待命的石得一,静静的看着赵煦吃饭。

“汴京新报,是不是可以?”

所以,才写了那个‘我要我认为’的判词。

赵煦坐在御案前,慢条斯理的吃着。

胡及害怕自己被赶出开封府。

胡及在一开始其实也没有想拿来扳倒蔡京。

照赵煦本心来看,胡及这种人是必须杀鸡儆猴的。

经过了这次的事情后,向太后无比希望,自己的这个孩子,尽快长大!

自庆历之后,随着朝野撕裂,大批的激进派文臣,为了干掉一个他们眼中‘窃据要职、祸乱国家’的奸臣,并将一个‘可堪天下之臣,救时之宰相’拱上去,而自发的开始做事的,一批接一批,从来不绝。

“不如在儿这里睡一会……”

除非谋逆,不然很难在正常程序里,将其肉体毁灭。

自然,赵煦在一开始就没有指望过,向太后会为了他而去和太皇太后翻脸。

这是在大宋啊!

开始想要维护大局了。

但,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在大宋的社会,对一个文臣来说,可能比杀了他还要可怕!

因为,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就等于抹掉一个士大夫在仕途和文章上的一切成就。

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胡及才发现了,还有另外一批人也盯上了这个案子。

偏偏李士亮后来在张吉一案里立下了功劳,宫里面传出了声音,说什么赵煦把李士亮的名字记在了御前的屏风上,日后要大用!

这让胡及产生了危机意识。

等赵煦暴毙后,她还是很体面。

主观能动性也非常的强!

不可能的。

然而,这个时候,原本看似老实巴交的李雍,却忽然一纸诉状,上诉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还接受了。

然后,几家命妇们入宫,逐次劝说。

还有国朝的故事。

删除他的科举记录,抹掉他的磨勘档案,毁掉他的告身,追夺朝廷对其父祖、兄弟的一切恩赏待遇(假如有的话),其所有任职过的地方的一切痕迹统统抹消。

那位姑后就动摇了。

向太后想起了庆寿宫的姑后之前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严惩,还说什么‘要给官家演示如何驾驭群臣’。

向太后这里,虽然说客也多。

“昨夜母后守了儿一夜,今天儿侍奉母后一天。”

此时若出现大案,恐伤娘娘圣德云云的理由一说。

基本上,就可以读史了。

她也不愿意,将庆寿宫里婆媳相争的事情说给别人听。

这是她的性子。

汉武故事、唐太宗典故……

晚唐的北衙宦官们,凭借神策军,动辄废立天子,甚至羞辱天子。

但,要是向太后心里面没有气,这是不可能的。

赵煦蹲下来,将头伏在向太后膝盖上,轻声道:“母后肯定也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