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发现舍友的秘密,竟是朝廷密探?!(1 / 2)

暮色漫过藏书阁飞檐时,柳清照抱着特等学士的书匣往斋舍走,木匣边角硌得掌心生疼,指节微微发红。</p>

天边残阳如血,风中飘来几缕炊烟与枯叶的焦香。</p>

路过沈墨书的斋舍时,她脚步猛地顿住——门虚掩着,窗纸上映着摇晃的烛影,可沈墨书今日课上分明说要抄《九章算术》到子时。</p>

桂花香裹着穿堂风扑来,甜腻中带着一丝凉意,她喉结动了动,鼻尖微颤。</p>

前日窗外来的黑影、沈墨书查账时比书吏还精的眼神、昨日课上像锥子似的审视目光……所有碎片在脑内炸开,如同铜锣骤响,震得她耳根发麻。</p>

手指无意识攥紧书匣,檀木边角陷进肉里,刺痛从指尖蔓延至掌心。</p>

她突然抬腿跨进门槛,脚步轻而急促,心跳声仿佛在耳边敲鼓。</p>

案头烛火噼啪炸了个灯花,火星溅落在案几上,映得半卷《孙子兵法》泛着冷光,纸页在光影中泛出金属般的质感。</p>

而在兵法书下,半张信纸露了角,墨色未干的“枢密院密探司”几个字刺得她瞳孔骤缩,仿佛有针尖戳进了眼底。</p>

“哐当——”</p>

书匣砸在地上的声响惊得她心跳漏了半拍,回音在屋内盘旋不去。</p>

她慌忙蹲下捡匣子,余光瞥见信纸上的内容:“林昭言行异于常生,学识来历存疑,着令密切监视……”</p>

后颈寒毛根根竖起,像是被冰凉的蛇尾轻轻扫过。</p>

她刚要抽走信纸,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鞋底踏碎落叶的声音越来越近。</p>

屏风!</p>

她几乎是踉跄着扑过去,锦缎屏风上的牡丹被撞得摇晃,发顶玉冠蹭掉半缕碎发,鬓角一缕青丝垂落,贴在汗湿的脸颊上。</p>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沈墨书的声音裹着寒气飘进来:“东西带来了?”</p>

“司主说林昭最近动静太大,周夫子要荐他入太学,得尽快查清底细。”陌生男声沙哑如砂纸,“昨日他查账时能看出二十年陈墨掺了松烟,今日又把《春秋》三传的注疏串成新说——这根本不是普通学子能有的本事。”</p>

柳清照贴着屏风,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隐隐作痛。</p>

她甚至能听见自己喉咙里咽口水的轻微响动。</p>

沈墨书的靴底碾过地上的桂叶,沙沙声像极了前日窗外的动静。</p>

那声音渐渐靠近,仿佛踩在她的心跳上。</p>

“我自有分寸。”他说,声音比往日更冷,“这两日他总往书库跑,明日我去查借阅记录。”</p>

“莫要心软。”黑衣人低笑,笑声像是铁器摩擦,“若真有问题,司主的手段你清楚。”</p>

靴底碾叶声逼近屏风。</p>

柳清照屏住呼吸,连心跳都不敢太响,只觉胸口憋闷,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p>

直到门“砰”地合上,她才扶着屏风滑坐在地,额角的冷汗顺着脖颈流进衣领,黏腻难受。</p>

她望着地上那截未燃尽的灯芯,心头一片冰凉。</p>

原来从她第一次在课上说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就已经被盯上了。</p>

第二日卯时,柳清照站在沈墨书案前,指尖敲了敲他未动的早粥:“沈兄昨夜去哪了?斋舍门没关,我替你收了晾在廊下的青衫。”</p>

沈墨书正翻着《论语》的手顿住,纸页发出轻微的“簌”声。</p>

他抬眼时眸色如霜,却又很快敛了锋芒:“家事。”</p>

“我阿娘从前也总说‘家事’。”柳清照扯了扯嘴角,故意把“阿娘”二字咬得极重,“后来才知道,她是去城郊给王婶子接生——沈兄的家事,莫不是也跟接生婆似的?”</p>

沈墨书握着书简的指节泛白,几乎要把竹简捏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