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初现(2 / 2)

重生之凤唳朝阳 诚澈 6492 字 2个月前

副总管和敬妃都看向她。</p>

</p>

年世兰眼皮都未抬,声音平淡无波:“往年有先例?是哪个往年?谁经的手?借了哪些东西?可有记录?最后可都如数归还了?可有损坏遗失?”</p>

</p>

一连几个问题,问得副总管冷汗直冒:“这……奴才、奴才需要去查查旧档……”</p>

</p>

“那就是没有明确记录,或者记录不清了?”年世兰这才抬眸,目光冷冽地扫过去,“内务府的规矩,是祖宗定下来的,白纸黑字写着!皇家器物,岂容外借?今日你借给敦亲王,明日是不是慎郡王、果郡王都能来借?后日是不是各位公侯府邸也能来借?这内务府成了他们家的库房了不成?!”</p>

</p>

她的声音并不如何尖利,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吓得副总管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奴才不敢!娘娘息怒!”</p>

</p>

敬妃也有些心惊,忙道:“华妃姐姐息怒,此事……”</p>

</p>

年世兰转向敬妃,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斩钉截铁:“敬妃妹妹,你如今协理六宫,掌的就是这个规矩!今日若开了这个口子,日后如何管理?皇后娘娘母家的夫人赴宴,那是敦亲王府的客人,与内务府何干?难道皇后娘娘会纵容母家之人破坏宫规吗?”</p>

</p>

她巧妙地将皇后抬了出来,堵住了对方的借口。</p>

</p>

敬妃顿时醒悟过来。是啊,若是应了,岂不是暗示皇后默许甚至纵容此事?她立刻有了决断,对副总管道:“华妃娘娘说得极是!皇家规矩不容僭越!你去回了敦亲王府的人,就说内务府器物乃宫中之物,概不外借,请他们另想办法。若再有纠缠,便来回本宫,本宫亲自去回禀皇后娘娘!”</p>

</p>

“嗻!嗻!奴才遵命!”副总管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退了出去。</p>

</p>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p>

</p>

敬妃看向年世兰,真心实意地道谢:“今日多谢姐姐提点,否则妹妹几乎要酿成大错。”</p>

</p>

年世兰端起茶盏,淡淡道:“没什么。你刚接手,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有些奴才,最是会欺软怕硬,拿鸡毛当令箭。以后遇到这种拿着上头名头来压事的,不必怕,只管按规矩办,天塌不下来。”</p>

</p>

她这话,既是说给敬妃听,也是说给殿内其他竖着耳朵听的宫人听。</p>

</p>

敬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p>

</p>

消息很快传开。华妃娘娘在内务府强硬回绝敦亲王府要求,维护宫规的事迹,迅速在各宫之间流传开来。</p>

</p>

众人反应各异。有的觉得华妃依旧跋扈,连敦亲王和皇后母家的面子都不给;有的却觉得她做得对,规矩就是规矩;还有的暗自心惊,华妃似乎更懂得如何站在“理”字上行事了,这可比从前单纯的嚣张难对付多了。</p>

</p>

皇后在景仁宫听闻此事,撵着佛珠的手停顿了许久,最终只淡淡道:“华妃妹妹,性子还是这么刚直。”眼底却一片晦暗不明。</p>

</p>

碎玉轩内,甄嬛听完崔槿汐的汇报,久久无言。</p>

</p>

华妃此举,看似得罪了敦亲王和皇后母家,实则赢得了后宫不少低位嫔妃和下人的暗中叫好(她们平日没少受这些皇亲国戚的气),也在皇帝那里落了个“维护宫规、刚直不阿”的名声。更重要的是,她向敬妃、也向所有人展示了她即使没有协理之权,依旧拥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和手段。</p>

</p>

一石三鸟。</p>

</p>

好厉害的年世兰。</p>

</p>

甄嬛发现,自己竟然开始下意识地分析华妃的每一步行动,揣摩其背后的意图和效果。这种关注,已经带着一种近乎学习和欣赏的意味了。</p>

</p>

这个发现让她心惊,却又无法控制。</p>

</p>

………………</p>

</p>

又过了几日,皇帝驾临永和宫用晚膳。</p>

</p>

席间,皇帝似是随意提起:“世兰,朕听闻前几日敦亲王府的事你了?”</p>

</p>

年世兰心中早有准备,放下银箸,语气平静:“皇上恕罪,臣妾那日恰好在敬妃妹妹处,多嘴了几句。实在是觉得内务府的规矩不可废,否则上行下效,日后难以管理。若是臣妾处置不当,请皇上责罚。”她以退为进,先请罪。</p>

</p>

皇帝摆摆手:“朕没有怪你的意思。你做得对。皇家规矩,岂容轻慢?敦亲王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对敦亲王的不满,显然近日前朝也有些纷争,“倒是你,如今越发有分寸了,懂得维护宫规,而非一味逞强。”</p>

</p>

这话便是肯定了年世兰的行为。</p>

</p>

年世兰心中一定,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皇上过奖了。臣妾经此一劫,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有时候,退一步未必是软弱,守规矩也未必是死板。只要心中自有尺度,便无所畏惧。”</p>

</p>

她这话说得颇有水准,既表明了自己的转变,又暗合了皇帝希望后宫安宁的心思。</p>

</p>

皇帝果然龙心大悦,握住她的手:“爱妃能如此想,朕心甚慰。看来这场病,倒是让你因祸得福了。”他沉吟片刻,道,“你身子既已大好,整日闲着也无趣。敬妃一个人处理宫务也确实辛苦。这样吧,日后一些不甚要紧的旧例事务,还是你帮着看看,拿个主意,也好让敬妃轻松些。”</p>

</p>

这就是要分一部分权力回给华妃了!虽然只是“不甚要紧的旧例事务”,但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p>

</p>

颂芝在一旁听得心花怒放。</p>

</p>

年世兰却并未立刻谢恩,反而柔声道:“皇上体贴臣妾,臣妾感激不尽。只是敬妃妹妹如今处理得井井有条,臣妾贸然插手,只怕不好。不如……皇上若觉得臣妾尚有余力,不如让臣妾从旁协助,譬如核对一下账目、督查一下宫人规矩等琐事?具体事务,还是以敬妃妹妹为主。如此,既能为皇上分忧,也不至于让敬妃妹妹为难。”</p>

</p>

她竟主动要求了一个类似“副手”和“监督”的角色,而非直接夺权!</p>

</p>

皇帝闻言,更是惊讶且欣慰。眼前的年世兰,懂事、识大体、懂得顾全大局,与从前判若两人!他心中那点因为年羹尧而起的微妙忌惮,也稍稍淡化了些。</p>

</p>

“好!就依你所言!”皇帝心情大好,“爱妃果真长大了。朕心甚悦!”</p>

</p>

于是,一道口谕很快传遍六宫:华妃娘娘凤体渐愈,特旨协助敬妃处理宫务,主要负责核对账目、督查宫规等事宜。</p>

</p>

这道旨意,巧妙地在后宫权力格局中,重新插入了华妃这根钉子。她不直接掌管事务,却拥有了审核和监督的权力,地位超然且灵活。</p>

</p>

皇后得知后,摔碎了一个茶杯,却又很快恢复平静,只冷冷道:“好个年世兰,倒是学会以退为进了。”</p>

</p>

敬妃心情复杂,但华妃毕竟没有直接夺权,还保留了她的体面,且华妃确实能力出众,有她把关,自己也能少出错,便也只能接受。</p>

</p>

而这一切,都落在了碎玉轩甄嬛的眼中。</p>

</p>

她清晰地看到,华妃是如何一步步、有条不紊地重新回到权力核心的。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嚣张跋扈,而是凭借着精准的判断、高超的手腕和恰到好处的“低调”,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新的权力空间。</p>

</p>

这个女人……像一本深奥的书,每翻开一页,都能看到新的内容。</p>

</p>

甄嬛坐在窗边,看着窗外开始飘落的梧桐叶,心中那股想要深入了解、甚至想要与之博弈的冲动,越发强烈起来。</p>

</p>

华妃娘娘,您这把磨利了的刀,下一步,又会指向何方呢?</p>

</p>

而自己这颗她似乎颇为“关注”的棋子,又该如何自处?</p>

</p>

是继续蛰伏,还是……顺势而为?</p>

</p>

甄嬛发现,自己竟然开始认真思考后一种可能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