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初现(1 / 2)

重生之凤唳朝阳 诚澈 6492 字 2个月前

永和宫传出消息,华妃娘娘凤体渐愈,精神日佳,已能正常起居。太医院院判章弥亲自诊脉后,回禀皇上皇后,言华妃娘娘忧思渐解,气血渐复,只需再细心调养一段时日便可。</p>

</p>

皇帝闻之大悦,赏赐又如流水般送入永和宫,并特意嘱咐内务府,一应份例用度皆恢复如初,甚至比以往更丰厚些,以示抚慰。</p>

</p>

皇后在景仁宫听闻,撵着佛珠的手指微微一顿,面上依旧是雍容宽和的笑容:“华妃妹妹能想开,身子好起来,自然是极好的。六宫姐妹也都该为她高兴。”底下坐着的嫔妃们纷纷附和,只是那笑容底下有多少真心,就不得而知了。</p>

</p>

齐妃撇撇嘴,低声道:“好了又怎样?协理六宫的权力可是皇上亲口给了敬妃了。”她声音虽小,但在安静的殿内还是显得清晰。丽嫔忙扯了扯她的袖子。</p>

</p>

敬妃倒是神色如常,温声道:“华妃姐姐康健,是六宫之福。臣妾才疏学浅,不过是暂时为皇后娘娘分忧,日后还需多多向华妃姐姐请教。”</p>

</p>

皇后满意地点点头:“敬妃懂事。”</p>

</p>

然而,华妃的“病愈”,显然并不只是安心做一个富贵闲人。</p>

</p>

恢复晨昏定省的第一日,年世兰便精心打扮了一番。虽未似从前那般珠翠满身、艳丽逼人,但一身绛紫色绣金牡丹云锦宫装,配以整套赤金红宝石头面,妆容精致,眉宇间虽仍有几分清减,却更添了一种沉淀下来的威仪与高贵。她扶着颂芝的手,踏入景仁宫正殿时,原本有些喧闹的大殿顿时安静了一瞬。</p>

</p>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好奇、打量、忌惮、审视……种种情绪交织。</p>

</p>

年世兰恍若未觉,行至殿中,规规矩矩地向皇后行礼:“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臣妾病中多日,未能向娘娘晨昏定省,请娘娘恕罪。”</p>

</p>

她的礼仪无可挑剔,语气也足够恭敬,但那挺直的脊背和淡然扫过众人的目光,却无声地宣告着——那个曾经宠冠六宫的华妃,回来了。而且,似乎有些不一样了。</p>

</p>

皇后笑容和煦,亲自虚扶了一把:“快起来。妹妹大病初愈,这些虚礼原可免了。见你气色大好,本宫就放心了。快入座吧。”</p>

</p>

“谢娘娘关怀。”年世兰起身,目光在殿内扫过,在与端妃平静无波的眼神接触时微微停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移开,落在敬妃身上,露出一抹浅笑:“这段时日,辛苦敬妃妹妹了。”</p>

</p>

敬妃忙道:“姐姐言重了,是臣妾分内之事。”</p>

</p>

年世兰点点头,并未多说,仪态万方地走到自己从前的位置坐下——那位置仅次于皇后,如今虽无协理之权,但位份尊荣仍在。</p>

</p>

接下来的请安,似乎与往日并无不同。嫔妃们说着闲话,皇后偶尔问询几句宫务,敬妃谨慎地回答。年世兰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并不轻易插话。</p>

</p>

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弥漫在空气中。只因为她在那里。</p>

</p>

直到皇后提起一桩小事:“眼看就要入秋,宫内各处的份例用度,敬妃你要提前核算清楚,尤其是炭火一项,务必要足量备齐,以免届时慌乱。”</p>

</p>

敬妃应道:“是,臣妾已在着手办理。”</p>

</p>

这时,年世兰却忽然轻轻放下茶盏,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所有人都听见:“皇后娘娘思虑周全。说起炭火,臣妾倒想起一事。”</p>

</p>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集中到她身上。</p>

</p>

皇后微笑道:“哦?妹妹有何高见?”</p>

</p>

年世兰语气平和,仿佛只是随口一提:“臣妾记得去岁冬日,碎玉轩、咸福宫等几处偏远宫苑,似乎炭火供应总是不足,虽有份例,但领到的多是些烟大不禁烧的次等货。下面的奴才最是会看人下菜碟,如今敬妃妹妹初掌宫务,只怕他们故技重施,倒坏了妹妹的名声。不若今年提前敲打一下内务府,明确规定各宫炭火等级、数量,派专人督查,若有以次充好、克扣份例的,严惩不贷。也好让各位妹妹都能过个暖和冬天。”</p>

</p>

她这话一出,殿内顿时更加安静了。</p>

</p>

碎玉轩住着谁?莞贵人甄嬛!华妃竟然主动提起要保障碎玉轩的用度?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是为了“敬妃的名声”和“各位妹妹”?</p>

</p>

这简直比太阳打西边出来还令人震惊!</p>

</p>

敬妃也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道:“华妃姐姐提醒的是,是臣妾疏忽了,定当严格督办此事。”她心中惊疑不定,华妃此举何意?是真的大度转了性?还是另有所图?但无论如何,这话在理,她只能接着。</p>

</p>

皇后眼底闪过一丝极快的惊疑,但面上依旧含笑:“华妃妹妹病了这一场,果真越发体贴周到了。此事就按华妃说的办,敬妃,你要上心。”</p>

</p>

“是。”敬妃低头应下。</p>

</p>

其他嫔妃面面相觑,尤其是曾经受过炭火之苦的几位低位嫔妃,看向华妃的眼神都复杂起来。</p>

</p>

沈眉庄和安陵容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甄嬛今日依旧称病未来,若她得知此事,不知会作何想。</p>

</p>

年世兰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她当然没那么好心关怀所有人,她的目标只有一个——碎玉轩。但她不会做得那么明显,拉上所有人做大旗,既能达成目的,又能赚点名声,何乐而不为?</p>

</p>

更重要的是,她要通过这件事,向那个聪明的女人传递一个信号:本宫回来了,而且,本宫注意到你了。你的困境,本宫或许可以“无意”中帮你解决。</p>

</p>

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带着算计的“善意”,但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p>

</p>

果然,消息很快传到了碎玉轩。</p>

</p>

甄嬛正在看书,听闻崔槿汐的回报,执书的手久久未动。</p>

</p>

华妃……在皇后和众人面前,主动提出要保障包括碎玉轩在内的各宫炭火用度?</p>

</p>

她到底想做什么?示好?拉拢?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试探和掌控?</p>

</p>

甄嬛发现,自己完全无法用过去的经验来解读华妃的行为。她的每一步棋,都出乎意料,却又隐隐符合某种更深层的逻辑。</p>

</p>

那种被一只无形的手悄然关注、甚至“照顾”的感觉,让甄嬛感到一丝不安,却又奇异地……并不全然排斥。</p>

</p>

………………</p>

</p>

华妃的“病愈”回归,显然不止于口头上的几句“建议”。</p>

</p>

没过两日,她便以“静极思动”、“协助敬妃妹妹熟悉事务”为名,开始偶尔前往内务府或敬妃处理宫务的处所“走动走动”。</p>

</p>

她并不直接插手具体事务,只是坐在一旁听听看看,偶尔“不经意”地提点一两句过去的旧例或容易出纰漏的环节。她的态度算不上多么热络,甚至有些冷淡,但每每开口,总能切中要害,显示出其对宫务的精通和老辣。</p>

</p>

敬妃对此倍感压力,愈发谨慎小心。内务府的奴才们更是战战兢兢,这位主儿可是曾经协理六宫多年、说一不二的主,虽然如今没了名分,但余威犹在,谁也不敢怠慢。</p>

</p>

这日,华妃正在敬妃处看各地进贡的秋季绸缎料子册子,忽见内务府副总管太监匆匆进来,面带难色地回禀:“启禀敬妃娘娘、华妃娘娘,方才敦亲王府送来帖子,三日后敦亲王福晋要举办赏菊宴,递了单子进来,想从咱们内务府借调一批器皿、摆设并几名御厨过去伺候。”</p>

</p>

敬妃闻言蹙眉:“亲王福晋设宴,自有其府中规制,向内务府借调器物人手,这……不合规矩吧?”内务府的东西是皇家的,岂是亲王郡王之家可以随意借用的?</p>

</p>

副总管为难道:“奴才也是这么回禀的,可敦亲王府来的管事态度强硬,说是往年也有过先例……且、且说是皇后娘娘母家的一位夫人也会赴宴,故而……”</p>

</p>

这话里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打着皇后母家的旗号来施压。</p>

</p>

敬妃性子温和,不愿轻易得罪人,一时有些犹豫:“这……”</p>

</p>

一旁一直安静听着的年世兰,忽然合上了手中的册子,发出轻微的声响。</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