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晤·心迹(1 / 2)

重生之凤唳朝阳 诚澈 6609 字 2个月前

宫宴散时,已是月上中天。清凉殿内的喧嚣渐次褪去,只余下宫人收拾杯盘的细微声响和夜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p>

</p>

嫔妃们各自乘着步辇,在宫灯的指引下,迤逦而行,返回各自的宫苑。</p>

</p>

年世兰推说饮了几杯酒有些头晕,婉拒了皇帝要送她回宫的美意,只让颂芝陪着,说想慢慢走回去,吹吹风散散酒气。</p>

</p>

皇帝见她确实面色微醺,也未强求,嘱咐了几句便陪着皇后先走了。</p>

</p>

年世兰站在清凉殿外的汉白玉台阶上,看着那些华丽的步辇和窈窕的身影逐渐融入夜色,如同退潮后散落的珍珠。她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搜寻着,直到看见那抹藕荷色的清瘦身影,随着沈眉庄和安陵容,向着碎玉轩的方向缓步走去,并未乘坐步辇。</p>

</p>

心念微动。</p>

</p>

她扶着颂芝的手,步下台阶,却并未直接走向永和宫,而是拐上了一条较为僻静、但也能通往碎玉轩方向的宫道。这条路会经过一片小小的竹林的边缘,夜晚甚是幽静。</p>

</p>

“娘娘,这不是回宫的路……”颂芝小声提醒。</p>

</p>

“本宫知道。方才宴上油腻了些,走走醒醒神。”年世兰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p>

</p>

颂芝不敢再多言,只能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心中却隐隐觉得,娘娘似乎……在等着什么。</p>

</p>

夏夜的风带着白日未散尽的暑气和花草的清香,吹拂在脸上,稍稍驱散了酒意。月光如水,洒在宫墙和青石板上,映出斑驳婆娑的影子。</p>

</p>

年世兰的心跳,在寂静中似乎有些清晰。她说不清自己为何要这样做,只是一种强烈的冲动驱使着她,想要再次靠近那个身影,想要在脱离了众人目光的夜色掩映下,再进行一次对话。或许,能窥见更多白天无法看到的东西。</p>

</p>

她放慢了脚步,几乎是在踱步,耳廓微动,仔细听着身后的动静。</p>

</p>

………………</p>

</p>

另一边,甄嬛与沈眉庄、安陵容告别后,独自带着流朱和浣碧,走在回碎玉轩的路上。她确实也未乘步辇,宴席上的气氛虽看似和谐,实则暗流涌动,让她觉得有些气闷,也想走走清醒一下。</p>

</p>

尤其是华妃……</p>

</p>

她那番应对花签的话,看似谦卑自抑,实则以退为进,高明至极。还有最后那个若有似无投向自己的眼神……甄嬛总觉得,那并非全然无意。</p>

</p>

她正沉思着,忽见前方宫灯摇曳,似乎有人影。</p>

</p>

流朱眼尖,低声道:“小主,前面好像是华妃娘娘……”</p>

</p>

甄嬛脚步一顿,抬眸望去。果然,在前方竹林掩映的宫道转角处,华妃正由颂芝扶着,似乎走得很慢,像是在欣赏月色,又像是……在等人?</p>

</p>

这么晚了,她怎么会在这里?这条并非回永和宫的必经之路。</p>

</p>

甄嬛心中警铃再起,但此时若要避开,反而显得刻意。她定了定神,缓步上前,敛衽行礼:“臣妾参见华妃娘娘。”</p>

</p>

年世兰仿佛这才听到身后的动静,缓缓转过身来。月光下,她的面容更显清丽苍白,眼底带着几分醉意朦胧,却又有一丝奇异的清醒。她看着甄嬛,唇角弯起一个极淡的弧度:“原来是莞贵人。真是巧了。”</p>

</p>

巧?甄嬛心中暗忖,这巧合未免太过刻意。她垂眸道:“夜色已深,娘娘怎还未回宫休息?您凤体初愈,当多加珍重。”</p>

</p>

“本宫也有些闷,出来走走。”年世兰的目光落在甄嬛身上,像是月光流淌而过,“莞贵人不也一样?看来今晚的宴席,让人心思都不太宁静啊。”</p>

</p>

这话意有所指。甄嬛保持谨慎:“臣妾只是贪看月色,故而走得慢了些。”</p>

</p>

年世兰轻笑一声,向前走了两步,靠近甄嬛。流朱和浣碧顿时紧张起来,下意识地想上前护住小主,却被颂芝一个眼神制止。</p>

</p>

两人之间的距离再次拉近,近得能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香气。年世兰的是清冷的鹅梨帐中香混着一丝酒气,甄嬛的则是清雅的茉莉香。</p>

</p>

“月色确实好。”年世兰仰头看了看天边那轮皎月,声音飘忽,“只是这宫里的月色,看了这么多年,有时也觉得冷清得很。莞贵人刚入宫,或许还觉得新鲜吧?”</p>

</p>

甄嬛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顺着答道:“月有阴晴圆缺,处处皆然。臣妾愚钝,只觉得能安然赏月,便是福气。”</p>

</p>

“安然?”年世兰重复着这两个字,语气里带着一丝玩味和不易察觉的嘲弄,“在这宫里,想求个安然,有时候比求荣华恩宠还难。莞贵人觉得呢?”</p>

</p>

她再次将问题抛了回来,目光灼灼地看着甄嬛,仿佛非要逼出她一点真心话不可。</p>

</p>

甄嬛心念急转,华妃这是在试探她是否真的甘于“安然”?还是另有所指?她斟酌着词句:“臣妾以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谨守本心,或能求得内心安然。”</p>

</p>

“本心?”年世兰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话,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有些突兀,“好一个‘谨守本心’。只是莞贵人,你的本心……究竟是什么?”</p>

</p>

她的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如同今夜试图穿透云层的月光,直直地照向甄嬛的眼底:“是甘心在这碎玉轩偏安一隅,默默老去?还是……静待时机,一飞冲天?”</p>

</p>

这话几乎已经是赤裸裸的挑明了!比之上次在澄瑞亭更加露骨!</p>

</p>

流朱和浣碧吓得脸色发白,连颂芝都捏了一把汗。</p>

</p>

甄嬛的心脏猛地收缩,袖中的手紧紧攥起。华妃一次又一次地逼近,究竟意欲何为?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迎上年世兰的目光,声音虽轻却清晰:“娘娘醉了。臣妾的本心,便是恪守宫规,安分度日。一飞冲天非臣妾所敢妄想,只求无过,便是万幸。”</p>

</p>

“无过?”年世兰逼视着她,不肯放松,“在这宫里,有时候‘无过’本身就是最大的‘过’。你不争,自有别人争。别人争了,得了势,你又如何能安然?今日宫宴上的花签,莞贵人可看明白了?今日可以是芍药,明日就可以是你我院子里任何一朵不起眼的花。风雨来时,谁又能真正安然?”</p>

</p>

她的话像是带着某种蛊惑,又像是冰冷的警告,敲打在甄嬛的心上。</p>

</p>

甄嬛沉默了片刻。她发现,华妃的话虽然尖锐刺耳,却并非全无道理,甚至隐隐戳中了她内心深藏的忧虑。避宠真的能长久吗?皇后的仁慈能维持几时?华妃的转变是福是祸?</p>

</p>

她忽然抬起头,目光不再完全是防守,反而带上了一丝清冽的探究:“娘娘今日似乎感慨良多。依娘娘之高见,在这宫中,若不求恩宠,不求权势,又当如何自处?难道唯有争抢这一条路吗?”</p>

</p>

她反将一军,试图将华妃自己也拉入这困局之中,看看她如何作答。</p>

</p>

年世兰没料到她会突然反问,微微一怔。看着甄嬛那双在月光下清亮逼人、带着倔强和智慧的眸子,她心底那股奇异的感觉再次涌动。</p>

</p>

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过身,望着那片在夜风中簌簌作响的竹林,半晌,才幽幽道:“路……从来不止一条。只是有的人选择看得见的路,有的人……选择自己踩出一条路。”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苍凉,“争抢……或许只是最笨的一种方法。但有时候,你没有选择。”</p>

</p>

她像是在对甄嬛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p>

</p>

这一刻,她身上那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似乎消散了些,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属于年世兰本人的、经历了巨大创伤和蜕变后的迷茫与坚韧。</p>

</p>

甄嬛怔怔地看着她的侧影,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女人,或许并不完全是她想象中的那个骄横跋扈的华妃。在那华丽冰冷的外壳之下,似乎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孤独?</p>

</p>

这个发现让甄嬛的心防,出现了一丝细微的裂缝。</p>

</p>

“娘娘……”她下意识地开口,却不知该说什么。</p>

</p>

年世兰收回目光,重新看向甄嬛,眼中的锐利已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那情绪里有欣赏,有探究,有算计,或许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向往?</p>

</p>

“莞贵人,”她语气缓和了许多,“你很聪明,比本宫想象的要聪明得多。这很好。在这宫里,聪明人才能活得久。”</p>

</p>

她顿了顿,意有所指地道:“只是,有时候太过藏拙,也未必是好事。珍珠蒙尘久了,或许就真的被当成鱼目了。该亮出光芒的时候,就不要吝啬。”</p>

</p>

说完这句近乎“点拨”的话,年世兰似乎不打算再继续这场夜色下的对话了。她扶了扶额角,露出倦色:“本宫有些累了,先回去了。夜色深重,莞贵人也早些回去吧。”</p>

</p>

她不再看甄嬛,扶着颂芝的手,转身向着永和宫的方向缓缓走去,身影逐渐融入朦胧的月色与灯影之中。</p>

</p>

甄嬛站在原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久久没有动弹。华妃最后那几句话,在她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p>

</p>

她是在提醒自己?还是在暗示什么?她到底站在何种立场?</p>

</p>

流朱和浣碧围上来,心有余悸:“小主,华妃娘娘她……她今晚说的话好生奇怪,又吓人……”</p>

</p>

甄嬛摇了摇头,目光依旧望着华妃消失的方向,轻声道:“是啊,很奇怪……”</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