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甄嬛凝视着棋盘,良久,轻轻将一枚黑子落下:“皇上并未特意下旨让我出席,我依旧称病,倒也说得过去。”</p>
</p>
沈眉庄担忧道:“我知你心意。只是如今华妃娘娘似乎……与往日不同,敬妃姐姐掌权,后宫格局微妙,总是避着,只怕消息越发闭塞。况且,我总觉华妃娘娘似乎对你……”她未尽之语,甄嬛明白。</p>
</p>
甄嬛何尝不知。华妃那日的试探言犹在耳,其后处置宫人的举动也透着古怪。她确实需要更直观地去观察华妃,观察所有人。一味避世,并非长久之计。</p>
</p>
她想起那日华妃在亭中逼近时,身上那股混合着药香和冷冽的气息,以及那双充满侵略性和探究欲的凤眸。</p>
</p>
心跳莫名快了一拍。</p>
</p>
“姐姐说的是。”甄嬛最终道,“总是称病,反倒惹人疑窦。我便去露个面,应个景就好。”</p>
</p>
她需要去亲眼确认一些事情。关于华妃,也关于自己内心那份莫名被勾起的、不愿承认的关注。</p>
</p>
………………</p>
</p>
宫宴设在御花园清凉殿。丝竹悦耳,觥筹交错,一派皇家气象。</p>
</p>
嫔妃们锦衣华服,珠翠环绕,三五成群,言笑晏晏,但目光流转间,却各有心思。</p>
</p>
皇帝与皇后坐于上首,接受众人朝拜。敬妃坐在皇后下首,举止得体。华妃的位置原本仅次于皇后,如今空着,引人注目。</p>
</p>
直到宴会即将开始,才听太监通传:“华妃娘娘到——”</p>
</p>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殿门。</p>
</p>
只见年世兰穿着一身湖水碧缕金百蝶穿花云缎宫装,颜色清雅却不失华贵,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套点翠头面,妆容精致,却依旧掩不住几分病后的苍白和清减。她扶着颂芝的手,缓缓步入殿内,步态略显迟缓,却依旧带着属于华妃的骄傲风姿。</p>
</p>
她一出场,原本喧闹的大殿顿时安静了几分。各种复杂的目光——好奇、探究、忌惮、同情、幸灾乐祸——纷纷落在她身上。</p>
</p>
年世兰恍若未觉,行至御前,规规矩矩地行礼:“臣妾来迟,请皇上、皇后娘娘恕罪。”</p>
</p>
皇帝见她虽瘦了些,但气色尚可,打扮得也得体,心中满意,温声道:“快起来入座吧。你身子不好,能来便好。”</p>
</p>
“谢皇上。”年世兰起身,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全场,在掠过某个角落时,微微停顿了一瞬。</p>
</p>
甄嬛果然来了。穿着一身藕丝琵琶衿上裳配软银轻罗百合裙,低调地坐在沈眉庄和安陵容身边,正垂眸看着手中的团扇,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p>
</p>
年世兰心底那点期待悄然落地,却又升起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她收回目光,仪态万方地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恰好与对面的端妃遥遥相对。</p>
</p>
端妃依旧是一身素净佛衣,面无表情,只在年世兰看过来时,抬眸与之对视了一瞬,目光平静无波,随即又垂下眼帘,仿佛在看经卷。</p>
</p>
年世兰心中冷笑,好定力。</p>
</p>
宴会开始,歌舞升平。嫔妃们纷纷向皇帝、皇后敬酒,说着吉祥话。也有人向敬妃道贺,向华妃表示“关怀”。</p>
</p>
年世兰应对得体,该谢恩谢恩,该客套客套,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得孤僻,偶尔还与皇帝低声说笑两句,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明媚娇艳的华妃,只是眉宇间偶尔流露的一丝脆弱和沉寂,提醒着众人她刚刚经历丧子之痛。</p>
</p>
甄嬛坐在下方,安静地用着菜肴,偶尔与沈眉庄低声交谈两句,目光却总会不经意地飘向上首的华妃。</p>
</p>
她看着华妃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帝后与众妃之间,看着那完美笑容下似乎隐藏极深的疲惫与冰冷,看着皇帝对她流露出的怜惜……这一切,都与那日在澄瑞亭咄咄逼人、眼神锐利的女人微妙地重叠又分离。</p>
</p>
她越来越看不懂年世兰了。</p>
</p>
酒过三巡,气氛越发活络。富察贵人似乎多饮了几杯,笑着对皇帝道:“皇上,光是饮酒看舞也没什么趣儿,不如咱们行个酒令如何?”</p>
</p>
皇帝颇有兴致:“哦?你想行什么令?”</p>
</p>
富察贵人眼波流转,笑道:“今天是家宴,不如就行个简单的‘花签令’?抽到什么花,便说一句相关的诗词,或是一件相关的趣事,说不出的罚酒一杯!”</p>
</p>
众人纷纷附和。</p>
</p>
皇后笑道:“这主意倒雅致,便依你所言。”</p>
</p>
太监很快取来一个精致的签筒,里面放着各式花签。</p>
</p>
从皇帝开始,依次抽取。有抽到牡丹的,赞一句“国色天香”;抽到兰花的,吟一句“幽独空林色”;抽到菊花的,道一句“蕊寒香冷蝶难来”……倒也热闹。</p>
</p>
签筒传到了年世兰面前。</p>
</p>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她身上,都想看看这位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华妃会抽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p>
</p>
年世兰神色平静,随手抽出一支。</p>
</p>
颂芝接过,看了一眼,脸色微变,低声道:“娘娘……”</p>
</p>
年世兰瞥了一眼签文,眸光骤然一凝。</p>
</p>
那签上画着一株芍药,旁边一行小字: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p>
</p>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抽气声。</p>
</p>
芍药,虽美,却历来有“花相”之称,地位仅次于牡丹,却终究不是牡丹。更微妙的是那句诗——“何曾羡牡丹”,在此情此景下,由刚刚失去孩子、地位看似微妙、又曾极度恩宠的华妃抽到,简直充满了讽刺和令人尴尬的联想。</p>
</p>
富察贵人掩口轻笑,丽嫔眼中露出看好戏的神色,连皇后都端起茶盏,掩去了唇边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p>
</p>
皇帝也微微蹙眉,正想开口打个圆场。</p>
</p>
却见年世兰忽然轻轻笑了起来,她拿起那支花签,仔细端详着,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芍药……好。这花签,倒也应景。”</p>
</p>
她抬起眼,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皇帝脸上,笑容里带着一丝淡淡的怅惘,却并无丝毫窘迫:“臣妾年少时,性子骄纵,只觉得世间万物,唯有牡丹真国色,其他皆是凡品。如今病了这些时日,静下心来反倒觉得,芍药也好,蔷薇也罢,甚至无人问津的牵牛花,能在这春光里痛痛快快地开上一场,不辜负这季节,便是极好的。何必非要争个高低贵贱呢?”</p>
</p>
她顿了顿,声音愈发轻柔,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何曾羡牡丹’……臣妾如今,倒真真是羡慕不来,也不敢羡慕了。只愿能如这芍药一般,承得几分春宠,安安稳稳地开花落花,便知足了。”</p>
</p>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又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和低调,与她从前的风格大相径庭,却恰恰符合她如今“大病初愈、心灰意冷”的形象,完美地化解了花签的尴尬,甚至反将一军,暗示了自己不再争抢的姿态,倒显得那些想看笑话的人心思龌龊。</p>
</p>
皇帝闻言,眼中怜惜更盛,握住她的手:“爱妃能如此想,朕心甚慰。在朕心里,你永远是独一无二的。”</p>
</p>
皇后也笑着打圆场:“华妃妹妹经此一劫,心境豁达,实乃福气。”</p>
</p>
底下众人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纷纷附和称赞。</p>
</p>
甄嬛坐在下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看着华妃如何轻描淡写地将一场潜在的刁难化为无形,甚至赢得了皇帝的怜爱和众人的“同情”。这份急智和演技,与她记忆中那个只会直来直往、嚣张跋扈的华妃,判若两人。</p>
</p>
她端起酒杯,掩去唇边一丝复杂的笑意。</p>
</p>
年世兰,你究竟还有多少面目,是我不知道的?</p>
</p>
而年世兰,在应付完周遭的奉承后,目光似是不经意地再次掠过甄嬛的方向,恰好捕捉到她端杯掩饰动作的那一瞬。</p>
</p>
四目在空中有一个极短暂的、无人察觉的交汇。</p>
</p>
年世兰的心,像是被羽毛极轻地搔了一下。</p>
</p>
她看到了。她一定看懂了。</p>
</p>
这种隔着人海、心照不宣的微妙感觉,让年世兰因为应对麻烦而产生的那点烦躁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和……期待。</p>
</p>
宴席散后,或许该找个机会,再“偶遇”一下这位聪明的莞贵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