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社会各界反应(2 / 2)

茶餐厅内,一个刚下班的建筑工人对同伴说:"你睇刘生讲得多实在,唔似得其他官净系识讲大话。"

就连中环写字楼里的白领们也私下议论:"若真系由刘生带领港岛,我哋嘅发展一定更加好。"

这番民间自发的声音,道出了普通市民最朴素的愿望——一个真正为港岛着想、为民生奔走的领导者,才是他们最期盼的。

而在在港岛会所的雪茄室里,几位白发苍苍的商界前辈难得聚首。

七十三岁的永安集团创始人郑世昌缓缓吐出一口烟圈,对身旁的老友说道:

"这个刘光天,确实不是一般人。我在这行五十几年,没见过哪个后生像他这样,既有魄力,又不自私。"

其昌船务的创始人,年近八旬的李耀光点头附和:

"还记得三年前航运业低谷,他完全可以趁机吞并我们这些老家伙的企业。但他反而牵头成立行业互助基金,帮我们渡过难关。这份胸襟,难得。"

"最难得的是他懂分享。"七十五岁的九龙纺织陈启泰补充道,"华兴的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中小企业。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要不是靠着华兴的订单,早就把厂子赔光了。"

在半岛酒店的宴会厅,一场商业酒会正在举行。

几位与华兴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主聚在角落。

"虽然我们在市场上打得你死我活,"电子业老总周明锐举杯示意,"但不能否认的是,刘光天为港岛做了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去年他推动的职业培训计划,为我们行业输送了三千个技术工人。"

零售巨头王永仁轻叹:"他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把赚来的钱都转移到海外。但他选择留在港岛,建学校、修医院。这份良知,我自问做不到。"

这些在商海浮沉半生的老一辈商人,或许在商业策略上与刘光天存在分歧,但无一不对他展现出的企业家精神表示敬佩。

在中环一家画廊的开幕酒会上,著名文化评论人周婉仪女士端着酒杯,对友人道:

“刘生最难得的是,他拥有巨大的权力,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共情’的能力。

他理解商人的逻辑,也体恤工人的艰辛,更在乎港岛这座城的文脉与未来。

他不是在建造一个商业帝国,他是在塑造一个可期的未来。”

甚至在外籍人士聚集的港岛会所,一位英资洋行的退休主席也对其继任者坦言:

“你可以不喜欢他的行事风格,但你必须承认,刘是一个真正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

他让这座城市的蛋糕做得更大,而不仅仅是抢走你手里的那一块。”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跨越行业与阶层的声音,共同拼凑出刘光天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他既是锐意进取的资本家,也是心系社会的企业家;

他拥有毋庸置疑的铁腕,却也怀抱着兼济天下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