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天神色不变,从容应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首先,华兴在港岛经营二十年,我们的利益早已与港岛整体利益深度融合。港岛好,华兴才能更好。"
他稍作停顿,环视在场的记者:
"其次,我今天提出的三项动议——民生保障、产业发展、法规修订,都是关乎全港市民福祉的公共政策。
如果非要说什么'私利',那我的'私利'就是希望港岛繁荣稳定,因为这才是华兴持续发展的根基。"
《南华早报》记者紧接着追问:"但具体到政策制定,比如产业发展基金的分配,华兴系企业是否会获得特殊照顾?"
刘光天停下脚步,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这位提问的女记者,整个走廊顿时安静下来。
"这位女士,"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在你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或许应该先了解一下华兴这些年在港岛做了什么。"
他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而坚定:"华兴集团创立二十年来,我们投资兴建了全港三分之二的地下管网,扩建了两个港口,这些民生基础设施至今都在亏本运营。
华兴旗下的慈善基金,累计投入三百亿,建的学校比政府还多,修的医院遍布港九新界。"
"请问,"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记者,"这样的华兴,什么时候占过港岛一分钱的便宜?什么时候需要靠特殊照顾来生存?"
现场一片寂静,只有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产业发展基金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而不是给已经成熟的大企业锦上添花。"
刘光天的声音清晰有力,"华兴不但不会申请一分钱,我还承诺,华兴将派出专业团队,免费为申请基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
这番话一出,记者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
这时,《东方日报》记者提出另一个敏感问题:"有评论指出,华兴系在立法局拥有二十四个席位,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立法垄断'。您如何看待这种批评?"
"数字并不能说明一切,"刘光天微微摇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什么议案,如何推动港岛发展。如果各位持续关注立法局的工作,就会发现我们始终以港岛整体利益为重。"
他望着提问的记者,语气诚恳:"时间会证明一切。我欢迎媒体和市民监督我们的每一项提案、每一次表决。如果将来确实发现有违背公益的行为,我第一个辞去议员职务。"
最后,《星岛日报》记者追问:"您如何平衡商人和议员的双重身份?"
"在我的认知里,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刘光天坚定地说,
"作为商人,我懂得市场规律;
作为议员,我了解民生疾苦。
这种双重经历反而让我能提出更务实、更符合港岛实际需要的政策建议。"
这段精彩的问答通过当晚的电视直播传遍全港。
在深水埗的旧楼里,看着电视的老街坊感叹:"要是刘生来做港督就好咯,佢系真正为我哋谂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