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港岛明天基金(1 / 2)

几天后正当这番评价在社会各阶层中发酵之际,刘光天与其执掌的华兴集团,以一记惊雷般的公告,

为所有人的议论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在华兴集团的年度战略发布会上,面对满堂的媒体与各界代表,集团正式宣布:

将设立一项规模高达三百亿美元的“港岛明天基金”。

这笔空前规模的投入,将系统性、长期地用于改善民生、升级基础设施、提供全民医疗援助及支持前沿科技创新。

发布会现场,巨大的电子屏幕清晰地列出基金蓝图:

兴建全港联网的平价医疗中心、彻底翻新老旧城区的基础设施、为年轻人提供职业再培训补贴、资助前沿科研……每一项都直指港岛当下最迫切、最深层的社会痛点。

电视直播信号再次传遍全港。

深水埗的老街坊、茶餐厅的工人、中环的白领,所有曾发出议论的人们,此刻都在屏幕前见证。

先前那些关于“如果刘生来领导”的假设与期盼,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一个比“港督”职位更具实质意义的答案。

半岛酒店的宴会厅里,之前才还在感叹刘光天“良知”的零售巨头王永仁,此刻只剩下无声的震撼。

他喃喃道:“三百亿……美金?这不是在经商,这是在重塑一座城。”

而在港岛会所的雪茄室,郑世昌老先生缓缓摁熄了雪茄,对身旁的李耀光、陈启泰等老友叹道:

“现在,你们总该明白了。我所说的‘不自私’与‘胸襟’,所指为何。

我们这一代人积累财富,想的是光宗耀祖、家族传承;

而他,想的已是历史责任与城市未来。”

中环画廊里,周婉仪女士得知消息后,对友人露出了然的神情:

“看,这就是我说的‘可期的未来’。他不是在开空头支票,而是在铺设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

这笔钱,是他将商业成功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实践,是‘共情’最终落地为行动。”

这三百亿的承诺,仿佛一块巨石投入香江,激起的不仅是惊叹与掌声,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信心。

它告诉所有港人,那个被他们寄予厚望的领导者,并未停留在言辞与想象中。

他正动用其所有的力量与资源,将这座城市,一点一点,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

时光荏苒,岁末将至。

自华兴正式入主立法局已一月有余,街头巷尾渐渐染上农历新年的喜庆。

距离除夕只剩几天,太平山顶的刘府庄园内,晚风带着维港特有的湿润气息轻轻拂过露台。

柳文娟端着茶盏,望着窗外维港的璀璨灯火,轻声道:

"振华来电话,说今年要在蜀都和孩子们一起守岁,不回来了。"

刘光天缓缓颔首,目光温和:"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厅堂里,娄晓娥正陪着二大妈挑选窗花的样式,高美琪则在检查孩子们准备的年礼。

几个孩子在露台上远眺夜景,不时传来欢快的谈笑声。

这其乐融融的景象,却因柳文娟接下来的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思。

"念军..."柳文娟欲言又止,"她要值完除夕的班才能赶回来。"

刘光天的手指在红木桌面上轻轻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