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司马光:知我者,陛下也!(2 / 2)

对与错,根本不重要。

先是宋交和议之后,以‘郭逵老臣,先朝名将,有功社稷’的名目,将其从闲散的‘左卫将军’拔擢为右武卫大将军,并加检校太尉,封为武功县男。

“这份大礼,朕就笑纳了。”

而且,看这個样子,太皇太后甚至都可能没有仔细看过司马光上的这个表章,就直接丢到一边了。

在年老之际,能够得到朝廷认可、恢复名誉、待遇。

老喜欢和皇帝争对错,还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这就是标准的正任武臣,而是战功赫赫、简在帝心的正任武臣致仕程序了。

其实,也和大宋的体制有关。

其他制科出身的,可起码都是待制,宰执也不少啊!

他唯一能报答的,恐怕只有披肝沥胆,勤勤恳恳的给他办事了。

但他曾在治平时,拜为同签枢密院事,虽然不是枢密使,但这也是执政啊!

‘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以制科的要求,取中的人,那就必须是可堪天下道德楷模与表率之人。

这就将这一科的取士方向,限制在了拥有将帅之才的年轻才俊上。

赵煦摩挲着双手,低声感慨起来:“司马相公是个好人呐!”

这就是明显的平反信号了。

送走郭逵,赵煦靠到清凉的躺椅上——这是入内内侍省,从沈括那边学会使用刨子后,用刚刚从崖州买来的黄花梨木打造的躺椅。

赵煦却叫住了他:“郭卿,听说卿父入京了?”

不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给他安排这些头衔、爵位。

所以,郭逵致仕不过两个月。

是要继承他司马光事业的年轻才俊!

所以,没有人敢动。

还没捂热的右武卫大将军又没了。

责任不在他身上,完全是朝廷和当政者的问题。

这就是郭逵获罪被贬的缘故。

殊不知,赵煦给他的恩典的代价,是他这辈子都还不清的。

子子孙孙,都得给赵煦卖命。

躺在上面,赵煦回忆着司马光的那封奏疏的内容,嘴角露出微笑。

所以啊……

赵煦点点头,对两宫的意思懂了——写的很好,但下次别写了。

那问题来了,能不能降低标准呢?

因为,元祐时代的司马光是旧党赤帜,绝对正确的人物。

并将其爵位从武功县男,拉到了桂林郡开国侯的高度,并给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重要的是:听指挥。

这是一个早就该给他的荣誉。

什么‘性资沉勇,器茂渊冲’,什么‘被遇三朝,有金石之纯诚’。

旨意到了洛阳,郭逵谢恩后,新的旨意拍马赶到。

郭逵这个主帅的选择,也没有问题。

而此番南征大胜,大宋疆域推进到富良江。

郭忠孝听着,顿时鼻子一酸,恭恭敬敬的再拜谢恩,不知道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恩了:“臣……臣……”

这次,待遇、荣誉直接拉满。

这位治平时代,就已经是正任武臣,还官拜同签枢密院事的顶级武臣,就这样离开了政坛。

建武军节度使郭逵,以开府仪同三司、建武军节度使、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邕州诸军事、上柱国致仕。

……

不客气的说,郭逵当年的行为,其实是给赵煦的父皇背锅。

而且,郭逵最终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

于是,赵煦借此,走出了武学独立的第一步——将其从文臣控制下,剥离出来。

换而言之就是——皇帝的微操再怎么离谱,武臣都必须服从。

您这是在选圣人吗?

“起来吧!”

答案是不行!

至少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不行。

当年南征,虽然将帅失和,彼此扯皮。

要不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

而删掉的原因,在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篇》的时候,曾经透露过。

他的这个十科取士法,纯粹是空中阁楼。

任何敢于质疑司马光的人,都将被旧党激进派打着他的旗号,一拥而上围攻到死。

不信的话,看看当时的副帅赵卨——他就只背了一个处分(降为直龙图阁,知桂州),没几年就又升回去了。

于是,武学虽然依旧隶属于国子监。

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太尉、武功县男郭逵起复,落右武卫大将军,拜为建武军节度使。

宫中的太皇太后,也见不得任何说司马光不对的话。

真正有将帅才干的都不年轻,年轻的都不具备将帅之才。

特别是种鄂——太犟了!

还有就是那个‘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将帅两个字看到了吗?可备看到了吗?

这样的人,会百分百、不打折扣的执行皇帝的一切命令。

郭逵老泪纵横,旋即上表请求致仕。

最要命的还是司马光给十科取士定下的那些名目。

“十科举士法好啊!”

建武军,本就是广西的建制。

先举了太公望的例子,又用了郭子仪的故事,说他‘知经武之善猷’,实在是国家选将树材不二之选。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因为那位太皇太后盲信司马光。

也是种鄂一辈子都不能升正任的原因。

赵煦笑起来:“老太尉言重了!”

拿着司马光当梯子,撬开科举制度的门。

只能说……女人呐!真的不能随便得罪!

赵煦却是抿起嘴唇来,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提笔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话。

要不是他太能打了。

却见上面的御笔写着:维予小子,不聪敬止;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夏天的时候,躺在上面最是舒服。

只是,从此失去了拜任宰执的机会而已。

最重要的是,赵煦旨意里的安排。

种鄂早就被踢到不知道什么地方,投置闲散养了起来。

当朝宰执们,更是也都给他一个面子。

如今只打造了几件类似的家具,供两宫和赵煦使用。

不得不说,海南黄花梨木家具就是舒服。

而在天下人眼里,符合这个条件的,都在史书上。

就被赵煦零薪酬返聘回汴京判武学。

十科取士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名义。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则出自《良耜》,是成王在庆祝丰收的喜悦的时候,对大臣们表示自己将会继承先王之德,延续古代的美政,造福天下。

两者相加,其实就是对他父亲的承诺与认可!

难怪老父亲会如此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