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封赏(1)(1 / 2)

第560章封赏(1)

郭忠孝回到家的时候,就看到了他的父亲在院子里等着他。

郭逵今年已经六十有四,整个人看上去却像是有七十岁了。

他略微有些驼背,脸型消瘦,看上去也颇为文雅,甚至带着一股子书卷气息。

“大人……”郭忠孝上前问道:“您不在后宅修养?”

郭逵昨天才从洛阳入京。

这一路风尘仆仆,自然很辛苦。

既可增添喜庆,也能叫四夷使臣知道大宋的武功。

广西那边有太多事情,要靠章惇的威望来弹压、善后、收尾。

毕竟,对士大夫们来说,女主当政?这是牝鸡司晨!

这位官家,对章子厚的信任和宠爱,真的是……无法形容了。

此番南下,可谓是财色双收,功名皆得。

“资政殿学士、太中大夫、广西经略安抚使臣惇,运筹帷幄总率六军,指挥若定,克凶擒丑,可依前官授通议大夫,为资政殿大学士,依旧为广西经略安抚使。”李清臣慢慢的说着,这个都堂议出来的结果。

章惇拜相的时机还不成熟。

这既是为了防止将帅们急功近利,同时也是为了朝廷的威信着想。

狄咏恍惚了一下,笑道:“没什么!”

然后站起身来,看着郭忠孝:“尔当谨记,日后侍奉官家,当如侍奉老夫。”

汉唐的教训,太深刻了!

心中想着兄长信里的内容,多少有些忧虑。

于是,看着郭忠孝,问道:“今日陛下可提起过老夫?”

在太皇太后圣节之日,大宋的凯旋之师入京。

可不授观文殿,授什么?

赵煦懂了!

……

看完信后,狄咏久久的没有说话,然后他就把信烧掉了。

对文臣而言,越向上,升迁的难度就越大。

可事情却不得不做!

现在,官家为了章惇,居然复活了这个已经作古了数十年的殿学士职。

“郭老太尉!”狄咏也不打算瞒许克难,直接回答。

其后发卖交趾战俘大家也都分到了一份好处。

“不如此,何以报答如此隆恩?”

成为大宋武夫拜任执政的绝唱。

李清臣在心中想道:“果然,章子厚还真是简在帝心啊!”

本身,经略安抚使就已经是军政一手抓的一方大员了。

已经具备了拜相的资格!

没办法!

郭逵和狄青当年不大对付,两人发生过一些龃龉——虽然这主要是因为朝廷的缘故。

许克难哦了一声,若有所思的看向汴京方向。

所以,从六品以上的寄禄官升迁,都很少有越级的例子。

于是,便是军中的一个小兵,这一战下来,前前后后的赏赐、军饷加上各种各样的红利。

这对士大夫们而言,实在太不体面了。

郭逵看向自己的儿子问道:“听说狄子佳已经率军到了陈州。”

特别是赵煦对章惇的这个安排,尤其如此!

祖宗之制,执政出知,带资政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则作为宰相待罪罢任出知或者资政殿学士的序进之职。

但,对统帅层的封赏,却要等回朝再定。

这次南征赵煦秉持着他在现代史书上看过的乾隆命兆惠讨灭准噶尔的策略——中下层将官、士兵,凡有军功,立刻兑现!

只要章惇、狄咏敢报,他就敢批!

一般来说,授资政殿大学士,就等于告诉天下人——这个人还得在外面待几年。

他郭逵被选中,成为了那个和狄青唱对台戏的人。

话语中的羡慕嫉妒恨,大有溢满而出的态势。

郭逵哼了一声,道:“区区三程的路,老夫还不至于累到自己!”

旁的不提,单单是打下广源州,杨家百年积蓄的财产,就够他们享受的了。

那么,谁能让未来的大宋国丈愁眉呢?

郭忠孝一听老父亲的话,立刻明白了,问道:“大人刚刚见过客?”

等到拜辞的时候,还说什么‘改日再来登门拜谒,请教叔父’。

“嗯!”狄咏心事重重的点头。

正常情况下,万万不能接受的。

而这两人也都先后以武臣,拜任执政。

但那一双苍老的眼眸中,却在闪现着智慧的光泽。

同时,章献明肃擅权专政,也让士大夫们很不爽。

连司马光都不会说闲话!

所以,赵煦对章惇是百分百信任的。

朝廷上的很多人,都希望推出一個人去和狄青打对台。

不过,章子厚是大宋立国迄今,少有的以文臣领兵,大获全胜的人。

郭忠孝连忙将御前官家的话,对老父亲转述了一遍。

一般来说,资政殿直接升观文殿,就是告诉天下人——他马上就要拜相了!

李清臣想了想,只能提醒道:“陛下,惇非宰相,也非陛下潜邸之臣……陛下若无马上拜惇为相的想法的话,还请三思!”

比如河东的吕惠卿,就是这个例子。

“便改授观文殿学士罢!”

狄咏见着,连忙道:“别瞎想了!没什么事情,就是有位故人也回京了。”

宰执们早就甩开两宫了。

而船上的船舱,更是塞满了大包小包的战利品。

“臣等恭以两宫七月癸亥(初八)诏书,于都堂集议,定南征交趾将帅封赏。”

只是想到这个,大家感觉,今天晚上要睡不着了。

文臣们现在对这个给大家伙涨脸了的同僚,很有宽容度。

一来二去,难免打出些火气,直到狄青去世,两家才终于偃旗息鼓。

还重金延请了汴京的名医给老父亲诊脉。

许克难楞了一下,作为西军出身的将官,他自然下意识的就想起了那个传说的人物:“郭老太尉?郭老相公吗?”

李清臣不由得长吁一口气,心中对章惇羡慕起来。

但,这似乎很符合,官家的做法。

倒不是他高风亮节,而是在登船前,他接到了来自京城的家书。

话说的是很好听的。

李清臣此番入觐,自是为了和赵煦通报都堂对有功将帅的封赏议论结果,于是持芴而拜,开始汇报起来:“奏知陛下,都堂已经议出来了,乃遣臣至御前,奏与陛下,以待圣裁!”

“狄公,您怎么了?”等他登上甲板,狄咏的爱将许克难就走到他面前问道。

超授一级寄禄官,别说新党了,就算是旧党里的人,也不会有意见。

也是特意给赵煦留出足够推恩空间的结论。

却是没有问李清臣,这个事情有没有先去庆寿宫,汇报给太皇太后。

紫宸殿学士?!

这是国初时的制度了,乃是从文明殿学士改过来的。

所以,在官家心里面,章惇和太师文彦博地位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