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文彦博教子(1 / 2)

第553章文彦博教子

文及甫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着吴安时。

老实说,他有些想不明白。

讲道理啊,吴充在的时候,还是很有人缘的。

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姻亲。

不止几个女儿,嫁的都是宰执家的儿子。

就连儿子们娶的,也都是高官名士家里的闺秀。

但是,有一点,文彦博是相信的——这个官家在赏功罚过这方面的信誉度是历代赵官家之最。

文及甫最近这一年,因为天天在文彦博面前侍奉、活动,早晚都要被打击一遍,其实已经习惯了老父亲的pua,所以,他当即乖巧的跪下来,磕头请教:“愿请大人赐教。”

对此,文彦博是冷眼旁观的。

所以文宗道将来真要坏事,只要文及甫他们躲远点,别傻乎乎掺和进去。

“该当如何?”

国朝宰执元老们的关系非常错综复杂,并不能通过姻亲关系来判断。

就这一个事情,就让文彦博心冷。

当初,富郑公在的时候,经常在家里设宴邀请老父亲,老父亲也每次都去赴宴。

大宋之制,父死,诸子析产别户。

富绍庭那得的是病吗?

或许吧!

但,一个官迷在老父亲去世后,守完孝发现别说堂薄上没有他的名字了。

所以,王子韶既然敢做这个事情,他就一定得到了授意。

在他印象里,文、富两家,同在洛阳。

要知道,当朝的这位官家,在仁厚聪俊之外,还有一个特点——睚眦必报!

而且特别能记仇!

李定都死了这么久了,时不时还能被他拿出来鞭尸。

文彦博知道的,一个不好,怕是要永堕深渊了。

这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地方。

“唉!”他叹息一声,好在他已经习惯了自己儿子们的平庸,甚至已经开始学会欣赏了。

文彦博笑了。

文及甫咽了咽口水,心说:“难道不好吗?”

外戚可以傻,可以笨,就是不能蠢!

文及甫小心翼翼的说道:“大人,八弟为人处事,素来机敏,当不至于……”

当然不能蠢!

想到这里,文彦博心中的忧虑就又升起来了。

韩琦对赵官家,特别是现在当朝的这一脉的功劳,不用多说!

这是堪比周公一样的功臣!

文及甫眨眨眼睛,大脑没有反应过来,直接问道:“那大人为何不保举德先?”

“那韩魏公家……”文及甫想起了另外一个世交之家。

华阳那边就已经传出了其子王仲修不孝,在守孝期间和妓女私通的事情。

吴育为盐铁判官、户部判官,吴充则为群牧副使,后改盐铁副使。

于是,等回家去到老父亲面前,禀报了面圣的事情后,文及甫顺便就提起了今天碰到吴安时的事情,感慨了一番。

除了长子范纯佑已经病逝了之外,剩下三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独当一面的大才!

现在被任用为陕西转运使,很有可能,会在未来拜为边帅,执掌沿边。

做外戚,简单一点比较好,傻一点就更妙了。

“韩持国,还是给了晏元献公几分薄面的。”

所以,富彦国一死,耆英会原地解体,十三元老各玩各的,也就理所当然了。

想到这里,文彦博就狠狠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傻儿子。

听着老父亲的话,文及甫有些瑟瑟发抖。

“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夫也管不得这许多了。”

“还有范文正公诸子怎么……”

别看当朝的这位官家,从来没有提过、问过江宁的王介甫。

富弼那个老匹夫,活着的时候,压根就没真正尊重过他文彦博!

就连当年成立耆英会,也是最后一个通知的他。

“什么事情?”文及甫问道。

“那是?”文及甫咽了咽口水。

“汝若能有范尧夫(范纯仁)……不……哪怕能有范彝叟(范纯礼)一半的才干……老夫哪怕死也能瞑目了!”

还说道:“大人,儿不太懂,建州吴氏,也是国朝名门了……儿的泰山大人,也算是国朝重臣了……”

他自然知道这个事情。

“然而,其一生做了多少事情,任用、提拔了多少人,就得罪了多少人!”

文家人和富家人的往来也很密切。

“何苦来汴京,枯坐在此?回洛阳与友人赏花吟诗,岂不美哉?”

“假若老夫有朝一日追随仁庙、英庙与先帝而去……”

逮着富家人,就往死里输出!

最擅长的就是钻营了。

他也只是礼貌性的答应了而已。

吏部的王子韶,就立刻跳起来了。

王子韶什么人?熙宁时人称:衙内钻。

去告吧!

王子韶的事情,做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官司打到御前,他也有话说。

“便是老夫与富彦国,真有什么过硬的交情,老夫也不可能,更不会管他家的事情!”

文彦博哈哈大笑起来,为自己的傻儿子的天真而笑。

所以他其实一直没吃过什么亏。

“富彦国诸子,可有一子娶我文氏女?”

庆历新政的最后一个大敌王拱辰去年死在了大名府。

只能傻傻的看着自己的老父亲。

范仲淹四子。

可他们挺过来了。

文及甫下意识的点点头。

最起码他们会听话!

文彦博冷冷的扫了一眼文及甫,道:“老夫和富彦国的关系很好吗?”

因为,这一切似乎并不会永远不变。

文及甫瞪大了眼睛,终于醒悟!

确实,老父亲一生有八子五女,却无一人与富家结亲。

现在更是抛出了抵当所,让大家伙有机会去分食大和尚们垄断的质库买卖这块肥肉!

这种事情,文彦博见多了。

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是看在眼中的。

哪一个年轻的时候,没有被人打压过、限制过?

以至吴家在大宋的经济决策领域,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

前些天,官家率宰执们出城犒赏御龙直,就又鞭了一次尸——奸臣李定,几坏皇考大策!

至于吕惠卿?

当朝官家,为了保护他,直接下圣旨杀了一个遥郡!

正是这两个事情,树立了他的威信,证明了他可以保护‘忠臣’。

文彦博听说,吴家的那个老太夫人,想在太皇太后圣节的时候去告状。

“其久历地方,也曾入秉枢机……”

“建州吴家算什么?”文彦博嗤笑一声。

最重要的是——他总是能从一些大家无法发现的地方,找到一些东西来分给大家一起吃。

那这两个宰执的真实关系就可想而知了。

可做起事来,却是唯利是图,狂野奔放。

便是天子,也会格外优待。

受过的打击和限制还少了?

“他们现在能显赫,只不过是因为文正公当年的政敌,都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兄弟两人相继,在太常礼院和三司深耕。

告吧!

“但其死,一切威胁尽去,所有顾忌全无,上上下下的人,都会默契的动手,默契的打压!”

一个个都开始和这些‘郎君’攀起交情来了。

吴充跟着长兄为官,其仕途履历,几乎是跟着吴育的脚步走的。

仿佛就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这就是病根啊!

而且,他是真的护犊子。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前景,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肯给他效命。

“别多想了!”文彦博道:“谁都不是!”

最初,其实大家是有些惶恐的。

文彦博甚至听说,熙河那边还有广西那边,貌似也出现了一些好处。

“门生故旧?”

甚至不排除,有人会以自己能收拾富家人而亢奋——宰相之子是吧?老子打的就是宰相之子!

为了能攀上高枝,有的是能不择手段的人。

“休说老夫和富彦国,只是泛泛之交!”

富彦国活着,我们打不过他,认了!

“国朝士大夫们,连以人为畜都严厉反对,又怎会愚忠于某一人?”

今年的铜产量甚至可能翻倍!

今年年初,又通过宋辽贸易交子化,在喂饱了勋贵外戚的同时,还让汴京的铜钱供应量大大增加——多了三百万贯交子的润滑,汴京人的生意都好做多了。

哪怕当年被蔡确反复拿捏,可终究蔡确也要看文彦博面子,不敢对他下什么死手。

后来,因为蔡确的侄女嫁给了文家的嫡长子,更是有意的修复关系,甚至主动示好。

在民间,一般来说,在父母去世后,兄弟们把家产一分,几乎就从此是路人,甚至是仇人了——为了争产,兄弟反目的事情多了去了。

“等老夫百年后,若文宗道,真不成器……”

文彦博想起了那个小官家的身影。

文彦博看着,摇头道:“罢了!罢了!”

朝廷震怒!

王珪生前的政敌,更是一拥而上,只恨不得让王家族灭。

在宫里面,也很有关系!

富彦国甚至不会请他参与。

为了能减一年磨勘,有的是人愿意甘冒其险。

文彦博嘿嘿的笑了一声,闭上眼睛,念起了韩维给晏几道的回文:“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

这个小官家的路子哪怕是他,其实也看不懂。

“不然,老夫今年都八十岁了!”

他太清楚,这个世界上,最险恶的就是人心了。

这是最要命的地方。

他一撒手一蹬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