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坐而论道(1 / 2)

第539章坐而论道

“外臣讹啰律(田怀荣),恭问大宋皇帝陛下圣躬无恙!”

赵煦端坐在崇政殿的御座上,看着在他面前,穿着党项贵族服饰的那两个使者。

老实说,他早已经忘记了,这两个在他上上辈子的时候,激怒了他的西夏使者。

如今再见,也是没有任何印象。

所以,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讹啰律与田怀荣,看上去年纪应该都差不多——大约三十来岁。

田怀荣则是很明显的汉人长相。

而韩绛为相这一年多来,政绩可谓斐然。

听完赵煦的话,韩绛和吕公著这才齐齐起身,躬身说道:“陛下圣明!”

爹也不是不讲理的人。

根据范纯粹等人的计划,所有沿边各路的军队,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策应、支援其他各路。

赵煦看着两个宰相剑拔弩张的模样。

偏生,讹啰律无法发作。

讹啰律眼皮子顿时跳动了一下。

赵煦放下手中国书,对着殿中问道:“夏国王可安?”

而团结是为了在战争来临时,朝野一致,同心协力。

为什么南蛮连区区百万贯交子,也不肯给大白高国?

更体现在淮南赈灾上。

“卿等可与朕同行,见一见,南征凯旋的御龙直们……”

道理是很简单的。

要用手里的弓箭和马刀,来向南蛮讨钱。

韩绛冷笑一声,斜眼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旁的吕公著反驳道:“右相未免太胆怯了些……”

但,韩绛的运气不仅仅体现在这里。

他适时的起身,开始和稀泥。

讹啰律没有办法,只能恭恭敬敬的再拜而辞。

“朕很赞赏夏国王的这些态度,自当满足夏国王的请求。”

讹啰律只能低着头,装出一副温顺的模样。

于是,竟奇迹般的做到了国家收入相对元丰七年没有减少,但百姓负担却大大降低的神迹!

是的!

去年和今年的干旱,让国中很多中小部族,尤其是横山各部都已经陷入了饥荒,很多小部族甚至举族逃亡去了南蛮的熙河。

但你要珍惜啊!

“这就好!”赵煦轻笑一声。

特别是那个‘用范纯粹、章楶等边臣之议,定战守条例。’

这是来自国相梁乙逋的直接决断。

而目前,在沿边各路坐镇的边臣,就是一个豪华天团。

在大宋,以文驭武是国策。

好不容易才废黜的那些苛政,就可能因为战争而卷土重来。

“南蛮的小皇帝,几如景宗皇帝少年!”

“然,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甚至可能超过这两位名相。

“夷狄不可信,尤其西贼,素来无信无义,出尔反尔!”

给钱,我们就不来打你们了。

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

所以,讹啰律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奈何,各方掣肘,武将跋扈,推诿争功,致使功亏一篑。

殿上的南蛮禁卫,就已经上前,礼貌的说道:“贵使,请!”

讹啰律立刻躬身拜道:“蒙大宋大皇帝陛下关爱,我主一向安好。”

“诺!”群臣闻言后楞一下,这才纷纷领旨。

同时,还希望可以在汴京再开一个店铺,专门售卖来自河西、灵夏、西域的特产。

于是,在出了崇政殿后,被赵煦点名的文武大臣,立刻就前往小殿。

西夏人会不会主动入寇?

让弓箭和马刀,让南蛮见识见识——我大白高国的骑兵,就未尝比北虏差!

所以啊,乖乖的给钱吧。

甚至,西夏人的这次入寇的规模会更大,时间也会更提前。

道理很简单——南蛮为什么愿意每年给三百万贯交子予北虏?

因为,北虏的骑兵很强,南蛮恐惧北虏骑兵南下,所以选择花钱买平安。

这叫坐而论道,乃是自秦汉以来的君臣议事传统。

等他们到的时候,赵煦已经让人煮好了茶,等群臣入殿、行礼完毕,各自落座后,赵煦就吩咐:“卿等且先喝喝茶……”

可韩绛他命好啊!

胆铜法的普及与推广以及随后天子推恩,减免官府抽成,让天下各地的矿坑的生产积极性和产量都大大增加。

何况,得到如此殊荣的,仅仅是一支百余人的御龙直。

国家财政收入,本该下降的。

这是他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亲自拜谒大宋太皇太后,并转达来自兴庆府的太后的亲笔贺表。

因为这個南蛮小皇帝的爹味太厚了!

讹啰律,有着明显的胡人特征。

这个问题在党项各部脑子里一转,顿时无数人血压上升。

他扫了一下在这殿上,侍立着的那些南蛮衣紫的文武重臣。

比如说玉石,也比如说皮毛。

发现这些人,在那端坐在殿上的小皇帝面前,都是恭恭敬敬。

还是愿意给你个机会的。

这太夸张了。

“两位相公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

这些钱加起来,起码是三四百万贯。

“这就不必了。”

章惇直接截留了广西转运司本该转运回京的税款、财物。

韩绛从此不再言兵。

讹啰律咽了咽口水。

右相吕公著眼皮子一跳,赶忙放下茶盏,说道:“陛下,夷狄固然无信,但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但不管怎么样,今年的这场战争的开支,早就超过了最初户部预算限制是事实。

看似很被动,但只要西夏人主动入侵。

现在,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在放烟雾弹,障眼法。

“且夫,老臣只是在说,夷狄不可信而已。”

配享太庙,也是板上钉钉。

“这……”两位宰相犹豫起来。

甚至开始自己催眠自己。

“这……”讹啰律还想再说什么。

火器的秘密,是该让更多人知道了。

也是包括嵬名家在内的,西夏各个大部族的共同决断。

“夏国王果真欲与大宋修好?”他问着,稚嫩的声音中,却充满着一种不大信任的味道。

说完这话,他就开始切入了正题。

不现实,他们就活不下去。

赵煦看向殿上的宰执、武臣们,然后就道:“退朝后,左相、右相、知枢密院事以及殿帅、副帅都留下来,随朕到崇政殿后的小殿议事。”

同时,他的好战,也是骨子里的!

表态是为了团结。

西夏人对此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

“朕自当如此。”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这些大臣一点底气,让他们知道,大宋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宋了。

因为,战事一起,烽火连绵,国库的钱流水一样的花出去。

嘴巴上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他们的打扮,和赵煦在现代的莫高窟等地发现的西夏壁画上的供养人几乎一模一样。

自狄青后,再也没有武臣得拜枢密使就是这个国策的证明。

鼻梁略高,眼窝很深,脸庞轮廓特征很明显。

“这是今年新制的团茶,都尝尝看……”

在熙河有赵卨、王文郁,在陕西有范纯粹、章楶这样的防守大师,在河东更是坐着吕惠卿!

就连永兴军那边,赵煦也早早的通过人事任命,把邓绾调了过去——这是去年的事情了,元丰八年六月甲子,龙图阁待制、知青州邓绾,改知永兴军。

“朕保证,卿等去后,会不虚此行!”

“若无他事,贵使便先回都亭驿,等候消息吧。”

西夏人若见到她,多说几句软话、好话,她就可能心软,她一心软就可能答应西夏人的一些条件,从而给宋军备战带来困难。

是的!

随着铜产量的增加,铸钱随之增长。

完全就是个战争诏书。

此外,广西的兵马还有青壮民夫的赏赐、抚恤。

两人的最大区别,是在相貌上。

这就说明,南蛮的熙河有着大量粮食。

最后还不是得走回摊派、加征的老路?

在大宋眼中,北方的辽国,虽然是北虏。

“事关军国、社稷机密!”赵煦平静的说道:“愿卿等放下芥蒂,与朕同行!”

群臣拜谢了恩典,各自端起茶盏,品茗了一番,然后都纷纷赞美了一番这种团茶的味道。

完全就是用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用老子在训儿子一样的口吻,在与他交谈。

“殿帅。”

大宋乃是大白高国理论上的宗主国。

所以,赵煦知道,西夏人的入寇一定会发生。

在来前,讹啰律已经从国相那里,完全领会了这次出使的使命——就是来要好处的。

宋夏和约,签了那么多次,党项人就没有遵守过哪怕一次!

所以,无论新党还是旧党,对党项人都是不信任的。

因为,他马上就要接替韩绛,成为左相了。

御座上的小皇帝的声音,继续传了过来。

今年已经打了交趾了。

同时,潭州的永兴场、韶州的岑水场,去年和今年新铸的制钱,也几乎全部流向了广西。

其次,秉常和大梁太后在同一天去世,导致的西夏内乱,使得那位小梁太后和国相梁乙逋,面临更大的内部压力。

将内部矛盾,转移去外部,从元昊以来就是他们的惯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