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2)(2 / 2)

这就是在许诺了。

看看,随便画个饼,都可以激励士气,让蔡京这样人都老泪纵横了起来。

在西方,被人形容成‘马基雅维利式君主’。

那朕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更是文彦博、张方平、孙固这样的元老,愿意配合他的缘故。

如今,哪怕重新回到少年时,但心态却已经完全变了。

这就是在向蔡京许诺了。

当然了,赵煦明白的,鸡血只能管一时,很难长久的。

这样子搞下去,哪里还有臣子肯跟老赵家交心?

所以,在现在的赵煦心中,其实他和大臣的关系,有些类似现代的企业董事长和员工的关系。

赵煦拍拍他的手,无比真诚的说道:“朕信爱卿!”

蔡京再次泪崩。

他不想让自己活的太累。

但最起码,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概念。

“于是,乃托大政于宰执,垂拱而治,任法自为……”

他站出来,用皇帝的威权,亲自下诏赦免——以韩阶,宰相之孙,元老之后,特赦之,依旧为宣德郎。

历朝历代,都没有皇帝,能让大臣做到这一点。

甚至还为了安抚当地园户,以天子之尊和北虏谈判,利用宋辽贸易,消化掉了当地的滞销的陈茶、次茶,给园户挽回了损失!

他是真心的。

自古以来,有几个皇帝,愿意给大臣做这样的承诺呢?

蔡京此时此刻,是真的感动!

上上辈子的赵煦,就是这些君王群体中的一员。

但,他话已经和蔡京说明白了——朕交代卿去做的事情,就算捅破天了,朕也会保卿!

可,卿若自作主张,或者欺上瞒下,把事情搞砸了。

小官家的这个表态,一旦传出去,所有士大夫都会弹冠相庆的。

没办法,有些时候,真诚就是必杀技。

只是,这样做皇帝太累了,而且也太危险了。

皇帝随时随地,都在提防、猜忌、怀疑着臣子。

所以,这条路赵煦不想走。

不然,真以为随便说几句好话,做做姿态,出让一些利益,就能让这些老狐狸乖乖听话、合作了?

换一个皇帝,可能韩绛就会因为这个事情,而不得不辞相,很难风光的离场了。

因为自古以来,很少有君主,会和大臣做这样的许诺。

于是,他立刻低头:“臣当百死以报陛下恩典。”

魏征死后,太宗就翻脸了,还毁了魏征的墓!

说好的——朕以魏征为镜呢?

就是那句‘任法自为’有些刺眼。

因为皇帝这种生物,在和臣子关系好的时候,什么好话都说得出。

这才是赵煦能够得到文臣士大夫们拥戴、支持的缘故。

他敲打一次,这些人大概能老实一点。

譬如说迄今依然是君臣佳话的唐太宗与魏征。

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一种只在理论存在现实中找不到的传说。

而是会用法家的那些手段来对待爱卿了。

但是,小官家能对他说这样的话,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皇考言:为君者,上保宗庙,下安万民,肩担四海,背负天下……”

这要换现代,老板在上面画饼,恐怕下面的员工心里面早就mmp了——老b登,光画饼,又不兑现!

所以,历朝历代的君王,才会或主动,或被动的开始学习、使用法家的手段,来驾驭大臣,以达到唯我独尊,乾坤独断的专制地位。

这两位的手段,无需赘言。

即使是那些青史上,以贤明圣德著称的皇帝也不例外。

有了功劳,就是自己的,出了事就是臣子自作主张,与朕无关。

不然……

其中,广为人知的有两位:万寿帝君、十全老人!

蔡京立刻匍匐在赵煦面前,深深俯首:“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圣明可彪万古!”

说着,赵煦就深深的看了一眼蔡京。

大臣们,也随时随地都在想着,怎么给自己留后路,防一手,以避免自己被皇帝利用完了就扔掉。

这朝堂内外的大臣,只要有机会,就会偷偷的背着他,做些欺上瞒下的事情。

至少在这一刻,他是感动的。

但,因为太年轻,所以功夫还不到家。

赵煦颔首:“皇考教诲,朕无一日敢忘。”

尤其是在大宋赵官家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在异论相搅,大小相制的祖制下,变得错综复杂,无比混乱。

可自古以来,真正能和臣子,善始善终,成为佳话的,又能有几个?

皇帝对大臣,在多数时候,都是用完就扔。

同时,还亲自出手,派了皇太后身边的心腹内臣严守懃去给韩阶擦屁股——又是传授园户,皇家茶园种茶和制茶技术,又是亲自选派相关技术官员去指导。

可能赵煦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赵煦相信,只要蔡京脑子不傻。

他以后每次想要背着自己搞小动作的时候,就得掂量掂量,值不值得了——此事,是否值得冒被开除出天子心腹的风险?

虽然作用可能不大,但至少算是个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