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1 / 2)

第526章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

当天,两宫自不止留下了孟、狄二女。

还顺势收下了十来个来自不同外戚、勋贵家里的女儿。

当然,这些人就不如孟、狄二女的待遇了。

她们不仅仅不能立刻入宫。

而是需要等到太皇太后圣节那一日,才能特旨入宫。

而且身份也不是两宫的养女。

只能算女官,初授的身份,更不是诰命,只能以宫人身份入宫。

“五百贯?!”

宫中竞争越发激烈,再不下血本,就可能颗粒无收。

但他还是派了文及甫来了。

自己人!

如今,文彦博更派了其子亲自登门,送来交子。

前些时日,在他替王子韶写了敕命后,林希就派人来提醒过他了,让他留意宫里面的安排。

大不了,舍了这张老脸去借。

这给五百贯,是不是太多了?

当她来到福宁殿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于是,赵煦说道:“从今以后,司正每日可来福宁殿中,为朕整理东閤劄子,并和冯景一起负责一些御厨的事务吧。”

他不趁着自己还活着,还有影响力,给子孙们铺好路。

“老夫得想想办法,在这其中也掺和掺和。”

然后他笑眯眯的看向文及甫,无比亲密的道:“既是太师所赐,下官自不敢辞。”

在上个月再次推恩,曾肇拜起居舍人,前途一片光明!

至少,待制大臣是稳了。

天子指派他给宫中的内命妇写谢表,就是天子对他前些时日听话的赏赐。

于是,赵煦指派了中书舍人林旦代为撰写。

让他更有动力和干劲。

“周瀚兄,请入寒舍,某当与兄长秉烛而谈!”

那他是什么人?

但他下达给都堂、吏部的命令,每一次都落到了实处。

依制度,该用实封状而不用实封状,或者不该用实封状却用了实封状的,都会重责——一般是一百杖。

同时,五百贯也不是随便送的。

家里的很多买卖都已经收摊了。

所以……

如此一来,一旦有皇帝之外的人拆封了。

冯京、韩维、韩绛、韩缜……

现在的赵煦,已经在向太后的帮助下,完全获得了对人事的任免权力。

故而,文彦博这哪里是送钱给林旦?

这是在帮着官家敲边鼓呢!

林旦立刻将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等燕援将帷幕放下,他才坐下来,拆开实封状的封皮,检查了一下里面折角重封过的痕迹以及两侧盖着的官印、花押,确认没有损坏痕迹后,他才拆开来。

……

这就是封建社会!

人和人之间,是有壁的。

文及甫现在已经改了武资,但并没有担任任何具体的差遣。

而这些紫霞披入宫后,就会分配到庆寿宫、保慈宫甚至赵煦身边服务。

其中只汇报了一个事情——昨天晚上,太师文彦博之子文及甫到了他家,送了他五百贯交子作为润笔,林旦说他很惶恐,所以特将此事奏报于上,并将文及甫送去的五百贯交子,也一并上交。

……

何况,文彦博如今还是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位在宰相之上的帝师。

文彦博会不知道,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会犯忌讳?

但文熏娘也因此,得到了可以正式接近赵煦,并服侍他的特权。

年轻人,就是脑子简单。

这是因为,中书舍人就是专门写这些人的敕命文书的词臣。

至少,以文彦博的观察,那位小官家从来不会无的放矢。

尽管他很少使用这个权力。

初授以紫霞披为号,开始磨勘,自紫霞披转红霞披,然后分为多条转迁磨勘路线。

考虑到她现在年纪小,无法自己写谢恩表。

通常,哪怕是铁打的汉子,一百下屁股也受不了。

“为了儿孙,老夫恐怕得好好想想,如何赚钱了。”

所以,价值比同重量的银锭高。

送走宫里面的人,文彦博立刻就将自己的儿子文及甫叫到面前,吩咐道:“汝立刻带上五百贯交子,去中书舍人林旦家中,将这五百贯交子,送与舍人,就算是感谢舍人今日为十三娘润笔了。”

但林家昆仲中,在赵煦眼里,算得上人物的,大抵只有林希了——当然这是因为有章惇滤镜:林希是章惇的得力干将。

这是大宋文坛的佳话。

因为,文及甫做的这些事情很不寻常!

那么问题来了,曾肇很厉害吗?

不!

因为他有个爹,是当今官家潜邸大臣。

穿着用度,也不比在家里差。

但是,林旦是官家亲口指派给十三娘写谢表的中书舍人啊。

这是规矩。

然后,赵煦就拿着那五百贯的交子,走出静室,将石得一唤到面前,嘱托道:“石得一,传我的旨意去吏部,中书舍人林旦,忠诚可用,特减磨勘一年!”

因为是御赐钱,制作精美,铸造数量也很稀少。

林旦对这项任务欣然接受,美滋滋的立刻动笔。

所以,将来若那位甘泉县君册为皇后,在未来的皇后眼中,他林旦是什么人?

赵煦站起身来,拿着实封状,走到静室的烛台前,将之点燃,然后放到一个炭盘里,看着它烧成灰烬。

官家会随便胡乱指派一个不相干的人吗?

不会的。

林旦连忙拱手,避退一侧,受宠若惊:“下官岂敢当太师之谢?”

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

现在,天子指派他给甘泉县君写谢表。

赵煦一早起来,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中书舍人林旦的实封状。

文及甫却是微笑着,悄悄的凑到林旦身前,将手里面拿着的五张交子塞到了林旦手里:“区区薄礼,还望凤阁笑纳……”

单单是资历上就已经甩他这个嘉佑二年的进士十条街了。

甘泉县君,太师文彦博之孙女!

承载着让大宋出第二个士大夫皇后的梦想的女人。

所以,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想法。

“可能五百万贯都未必保险!”老太师在心中想着。

他在林旦的表字上,特别用力的强调了一声。

长者赐不可辞。

哪怕最终不能成为皇帝的妃嫔,却也可以通过服务帝后,得到诰命,甚至权倾内廷,成为堪比那些大貂铛一样的高品女官。

里面是林旦的上书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