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如今的孟家小娘子,岂不就是当年的她?
于是,向太后难免又对其生出些怜悯来。
这头金毛鼠,这些时日来,一直在大名府那边上跳下蹿,不断的刷着存在感。
娶个皇后,就能拿到几百万贯的浮财,谁能拒绝?
不过,这也不一定。
这一世赵煦早已经决心——我命由我不由他人。
向太后却是一直在看着狄蔷。
狄咏人称‘人样子’。
“老夫也不会让汝安生!”
但文彦博进了书房后,却没有继续生气。
她心里面想起了文熏娘……总觉得有些愧疚。
“其他的,便是朕的心腹爱将之女,也只是尔尔?”
很快,一个奏疏的抬头便落在了纸上:乞命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冯京回朝疏。
因为这两位元老,是可以威胁到他的《元祐字典》编修使的人。
这是個好孩子,可惜福薄。
赵煦听着,眉头一扬。
别说是他了,赵煦相信,便是朝中宰执们知道了,也难以拒绝的。
即使,张方平在嘉佑时代是富弼一派的头号干将,而冯京是富弼的女婿。
“难怪朕上上辈子一见就喜欢……”赵煦在心里给自己的审美点了赞。
“臣妾孟氏拜见官家,恭祝官家圣躬万福。”十二三岁的孟氏,诺诺的说着。
这事情才算偃旗息鼓。
况且……
可见当时的这位太皇太后,既没有将赵煦这个孙子放在眼里,也没有为故人家的孩子考虑。
没多久,他就带着两个小娘子,到了赵煦面前。
若是可以将之召回朝堂,委以侍读、侍讲之官,教导天子、辅佐两宫,实在是国家之幸。
就是怕老父亲气坏了身体——这可文家的擎天柱和富贵保障。
向太后又想起了她自己。
那时先帝也和现在的六哥一样,坐在帷幕里,她则紧张、局促的坐在帘外,等待着先帝的审判。
尤其是冯京——他和张方平是仁庙时代的对头。
可正因如此,这两个人才是对头。
甘泉县,在肤施东,洛水流经其中,乃是延州东出的交通枢纽和后方。
但其实,他在去了河南后就已经后悔了。
这是上上辈子,太皇太后在主持了赵煦大婚后,对身边的人说的话。
评价对象,自然就是孟氏。
临真县,虽然也在延州境内,但属于延州治下的边角地。
文府。
两宫得之,宫里面的消息说,保慈宫很是欢喜以为大善,诚为谋国持重之语。
文彦博才舒服了一些。
她的样貌,算不上太出众,但声音清脆婉转,让人听着很舒服。
于是,慈圣光献当场拍板。
甘泉县是延州的大后方,同时也是洛水流经之地,更是延州东出的要道。
当然了,在现代磨砺过后,赵煦多少有了些敬畏心和同理心,所以不会做的太过。
装给宫里面的人看的——张安道,汝这次真的是气到老夫了。
老太师越想越气,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焦虑于自身的容貌,害怕先帝不喜欢。
特别是,当他知道连孙固都捞到了一个编修《元祐字典》的差遣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张安道这老匹夫想看老夫出丑!”
所以,姑后的用意,已是昭然若揭了。
“诺。”粱惟简躬身领命。
“太皇太后这是想说什么?”赵煦在心中想着。
搞不好,那个来报信的人,回头就去了张方平家里,把他卖了。
赵煦看着她,微微颔首。
至少,比不上狄家的那个小娘子,也比不上文熏娘。
延长县,也在延州治下。
赵煦微笑着道:“太母,以臣观之,两位小娘子贤淑有教,确是大家闺秀。”
而没有什么比皇亲国戚,更坚挺的富贵保证了。
韩维、冯京一旦回朝,那么,最受影响和最恶心的人就是张方平了。
自己的婚姻,当然要自己做主。
不能说是水火不容,只能说是相看两厌。
所以,文彦博其实放的是烟雾弹。
“控制欲还是和上上辈子一样强啊。”
是大宋朝野公认的美男子,可与潘安比美的那种。
两女小心翼翼的坐下来,然后就低下头去,不敢再抬头。
太皇太后点点头,扭头对向太后问道:“太后觉得呢?”
所以啊……
在大宋,皇帝用富贵和大将交换忠诚,这是游戏规则,也是祖宗制度。
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本以为,时过境迁,那老匹夫也已经致仕,早该放下了旧日的嫌隙。
所以,她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孟氏女的这个延长县君暗含的寓意——这个诰命,在整个延州境内,只比文熏娘的甘泉县君差。
生的还算周正、俊俏。
大脑却忍不住会闪着上上辈子的一些记忆片段。
“哦!”赵煦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这事情一度让朝堂宰执很紧张。
像个渣男绿茶一样,不断pua着臣下。
但只要他装作不知道,谁能质疑?
想起了当初慈圣光献命她入宫的时候。
所以,两人算是亲戚。
然后蔡确在今年五月上书两宫时,在报告了他在福建的所作所为后,就话锋一转,提及国朝应该重视元老。
冯京去年出知河南府,继而又改任大名府。
必然搅的那老匹夫不得安生。
特别是那张小脸,是真的生的好看。粉雕玉琢,完完全全就是老天爷的杰作。
不过无所谓。
那可是足足三五百万贯的嫁妆呢!
“斯人贤淑,惜福薄耳!”
作为其女儿,狄蔷的模样,自是极好。
“孟氏女封延长县君,跟在老身身边……”
而皇帝这个职业,再渣再绿茶,臣子们也只会甘之如饴。
而冯京则将女儿嫁给了蔡确之子蔡懋。
说这两位元老,辅佐三朝先帝,功在社稷,为政清明,实在是辅佐少主的不二人选。
“希望这金毛鼠,能够感念老夫的援手之恩,替老夫好好的教训一下张安道这老匹夫!”
“叫他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