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入瓮(1 / 2)

第506章入瓮

当天晚上,赵煦在保慈宫,陪着向太后吃完晚膳,回到福宁殿的时候。

冯景便凑到他面前,低声报告:“大家,童高品乞陛见。”

“童贯?”赵煦楞了一下。

“嗯!”

“叫他来吧。”赵煦点点头。

童贯如今,已经升官了,脱离了贴邸候内品这个小黄门阶的最底层,升到了邸候高品。

再升,就升到小黄门的天花板——邸候殿头了。

没多久,童贯就被带到了福宁殿上。

于是,推恩厨子,效仿先帝的惠民熟药局的之制,命人在汴京城的州桥,给御厨们开了好几家吃食店。

所以,只能说司马光父子屁股有问题。

这是事实!

等司马光一死,司马康就得守孝。

这是孩视天子!

“诺……”冯景低着头退下去。

打个比方,李宪的景福宫使,这是从五品的内臣官阶,所以,他可以出任入内内侍省的都知,而武信军节度留后,则是正四品的武臣阶,这让他有资格可以担任一路经略使。

当即便拜道:“陛下知臣至此,臣此生足矣!”

他当然知道,这位小官家,只是年纪小。

与那几位,恨不得把每一个制钱,都搜刮到自己手里的先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就是他的责任!

赵煦当即起身,命人扶起傅尧俞,道:“不关爱卿的事情。”

第二天,随着新一期的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的发行。

更出内帑以赈河北百姓,与民更始,修葺道路。

还牵扯了开封府、大理寺。

“朕,虽然年幼,可还是分得清忠奸,辨的了真伪的。”

说着,他就翻起了那封天子命人交到他手里的奏疏。

而且,他还很关心,御厨的厨子的生计问题。

所以,童贯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看着复杂,其实很简单。

甚至就连大名府、洛阳都有人在关注这个案子。

蔡京也很识趣,对司马康的汴京义报大开绿灯。

就问一个集齐以上所有光环的天子,出现在现实中时。

不仅仅有着安惇、张汝贤等人审出来的开封府、大理寺相关涉案官吏的供词。

他也一直盯着安惇、张汝贤。

更妙的是,还是拿着司马光的个人声誉、人脉,给赵煦孵化一个专门面向士大夫阶级的报纸。

赵煦对冯景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下去,将那白纸取来,送到帷幕内的赵煦手中。

但依然敬佩他的为人。

其中,刘奉世是左正言,吕陶是监察御史里行,朱光庭则是监察御史。

却不知,他们的那点小心思,被天子一眼看穿了。

还扑买堤岸司,让利于民。

恰恰相反,小官家对人心有着某种超出想象的理解和洞察。

这汴京义报,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落入赵煦掌控。

恰在这个时候,殿外的郭忠孝,进来禀报:“官家,两宫慈圣,差人来请官家至庆寿宫。”

傅尧俞却被赵煦的真诚,感动的也跟着眼眶发红。

就连开封府下面的那些县、镇的百姓、士人,也知道了这个案子。

所以,奏疏誊抄好后,就分别送到赵煦和两宫以及都堂宰执手中。

哪里刑讯逼供了?

让犯官罪吏们在太阳下抄写圣人经义就算刑讯逼供?

而是有官品的内臣了。

“看看汴京义报,会不会刊载?”

在汴京城里,如今公认最受小民欢迎的事汴京新报,而最受官员士大夫喜欢的则是汴京义报。

刘奉世、吕陶、朱光庭。

可心智、手段,却成熟的可怕!

这些日子来,他入宫上奏的诸多事情,官家总是可以迅速理解,甚至举一反三,引用国朝的典故、故事理解相关事情。

“朕于卿,从无怀疑!”

因为这些天,他傅尧俞每天都会入宫,向天子汇报进展。

于是,傅尧俞俯首而拜:“若有大臣,不顾君臣之义,有害于陛下,臣身为中司,自当严加弹劾!”

当通见司将一封御史联名的奏疏,送到宫里面的时候。

这是污蔑!

因为他除了利用了这个正直的君子的个人道德操守外,他确实从不怀疑,也从不担心傅尧俞会做对他和国家不利的事情。

郭忠孝点头。

谏院的谏官和御史台的御史一起上书,通见司自不敢怠慢。

也是目无君上!

赵煦接过来,扫了一眼,就笑了一声:“安惇看来很有进取心嘛!”

“这么快就撬开了开封府那些人嘴巴。”

而他们的上书,议论的就是——御史台刑讯逼供,有碍法度。

司马康现在主持的汴京义报,在汴京城里的待遇和汴京新报是相差无几的。

他内心的柔软顿时就被触动。

就是双轨制,在宫里面用内臣阶定上下,在宫外则以武臣阶定差遣。

……

这使得那份格调高雅,广受士大夫欢迎的小报的发行量,一直很不错。

傅尧俞听着殿上小官家的声音,再看着小官家那发红的眼眶。

当然,赵煦没有直接见他。

士大夫们该怎么办?

反正,对傅尧俞这样的儒家思想钢印入脑的人来说。

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却不想,在这人生暮年,他竟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位对他信任、礼遇,而且懂他的君主!

所以,傅尧俞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只是看了一眼,傅尧俞就怒火中烧!

这话,赵煦说的真诚,也说的坦荡。

傅尧俞听着,当即说道:“陛下,臣请随驾同行!”

现在,这个案子居然有了新的突破?

御史台里传出消息,可能别有内情?

八卦群众们,立刻就不困了。

当然,干劲十足了。

无论是民间,还是士人,都在盯着这个案子。

就是事情,太下作了!

赵煦拿着奏疏,看向在殿中坐着的御史中丞傅尧俞,轻声说道:“却是要让傅卿看笑话了。”

“臣自请出外,降授于偏远军州,以严朝廷法度,国家制度!”

而是隔着帷幕相见。

这可是经受了历史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