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是道家天地交泰和日。
“嗯!”
皇后被迎奉入宫的时候,本该有全套的礼仪吹鼓——就算是民间一般百姓嫁人,迎亲队伍也要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对不对?
两罪相加,张诚一必须公开处死,以儆效尤!
所以问题来了。
“呵呵……”赵煦笑了一声。
这张诚一在他上上辈子,到底是怎么脱罪的?
反正,赵煦记得的是,绍圣时代,这个张诚一还在汴京城,活蹦乱跳的活着。
现在知道赵煦为何坚持废后了吧?
赵煦开始思考起来。
孟氏自己无错。
大婚当日,宰执们摆出了自古天子大婚的应有排场。
可谁又知道,赵煦内心的愤懑呢?!
那不是一天两天累积下来的东西。
这是合法的。
而是踩着赵煦这个已经成年的天子的脸了!
赵煦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何?”
你在讲什么聊斋?
徐国公张耆葬的地方是张家的祖坟,日夜都有人看守的。
就差指着鼻子骂——汝乃祸国殃民之人,不足以母仪天下!
原因?
满朝宰执,能不知道?
但太皇太后力排众议,就选了这个日子!
这是在挑战整个儒家的道德观。
更非是一日两日,所沉淀下来的恨意。
而且,接受了完全正统的帝王教育。
现在就看,最后是赐死呢?还是处死?
他们这么搞,恐怕最后只会便宜了宫里面那些秃鹫。
下马威啊!
现在该赶快躺平,老实一点,兴许还能保住点什么。
……
如今张茂则已经倒台,可张诚一的家人还有底气继续活动,想要给张诚一脱罪。
肯定是想的。
石得一恭恭敬敬的回答:“臣听说,閤门邸候孟在为,曾与罪官诚一亲善。”
就是要选在这一天,举办大婚!
宰相吕大防亲自担任逢迎使,司徒韩忠彦为副使,太尉苏颂为发册使,王岩叟担任副使,右相苏辙为告期使,皇叔祖、大宗正赵景宗为副使。
这是什么大孝子啊!
士大夫三月而葬,诸侯五月,天子七月。
也完全否定了孟氏的个人道德以及贤惠。
所以……
大宋勋贵和内廷的内臣,交好、勾连甚至联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赵煦感觉,应该是前者。
太皇太后喜欢俭朴,可以理解。
“说什么‘徐国公张耆之坟,乃为盗墓贼所盗,罪官诚一发觉后,请人重订亡父棺椁,因觉随葬犀带等物,为贼所毁,故取出欲令人重新装订。'云云……”
好吧!
排场够大了吧?
这是礼法。
哪怕他明知道,孟氏其实不错,即使他清楚,孟氏是被冤枉的。
苏轼为卤薄使,亲自为赵煦御驾前导,引领赵煦到太庙祭祖。
让生母停灵数年,而不能入土为安。
还曾入宫拜谒过赵煦呢!
冷冷清清的。
有宋以来,历代天子大婚,从未有像赵煦上上辈子迎娶孟氏的典礼那么寒酸、屈辱甚至充满羞辱性的!
但你把你爹随葬的宝物,自己挂身上,什么意思?
真当朝廷是傻的?
只能说,张家人呢,在张耆之后,真的是智商退化了。
“陛下圣明!”
毕竟,总要讲点体面。
赵煦笑了。
他的脑海中闪现了他的元后孟氏,跪在坤宁殿中,瑟瑟发抖的样子。
赵煦身边的大貂铛梁从政,则捧着诏书,抑扬顿挫的宣读着旨意。
所以,自古夫妻会在这一天分房而睡!
最后落一个人财两空!
石得一却是不嫌事大,继续报告:“另外,臣听人说,罪臣张诚一的亡母去世之后,一直停灵在寺庙,未曾下葬……迄今,已数年之久……”
“所以,他是隐瞒了母丧吗?”
这个赵煦都承认的。
当时,年轻气盛的赵煦,能一直忍着,忍到绍圣三年才借着刘氏的手,废掉孟氏,他的涵养真的很不错了。
很简单。
“原来如此!难怪了!”
上上辈子,张诚一能活的原因找到了。
张茂则、孟在为,这是走通了太皇太后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