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考证(1 / 2)

有了日晷统一计时作为基石,一个在沈雨桥心中盘桓已久的、更为宏大的计划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建立统一的、制度化的教学系统:学校。

赤狐部落并非没有教育。

相反,部落对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视。

一直以来,他们实行的是“导师分配制”:将所有年满十岁的小兽人,大致平均地分配给部落里有经验的成年兽人进行教导。

狩猎技巧由最好的猎手传授,草药知识由年长的巫医讲解,部落历史和生存法则则由长老们口述。

这制度初衷是好的,但实践起来问题不少。最大的问题在于“因材施教”变成了“放任自流”。

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狩猎区域、采集习惯和处理事务的节奏,教学时间完全随心所欲。

可能今天猎手收获颇丰,心情大好,便拉着小兽人讲解一整天追踪技巧;明天却可能因为一无所获而情绪低落,草草打发学生自己去练习。

小兽人们的学习进度变得支离破碎,全凭导师当天的心情和运气。

更有些小兽人天性活泼,见导师忙起来无暇顾及,便偷偷溜去玩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沈雨桥自己,就是在这种松散又依赖个人魅力的教学模式下,凭借着师父玄明子的倾囊相授和自身努力,才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他感激师父,但也深切地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它太依赖导师个人的责任心、教学天赋和空闲时间了,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稳定、均衡的教育。

然而,真要推行改革,沈雨桥内心充满矛盾。

一提起“学校”、“统一教学”,他就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在地球上那段暗无天日的高中生涯。

记忆里是永远灰蒙蒙的天空、教室里弥漫着粉笔灰和汗水混合的烦闷空气、以及堆满课桌永远做不完的试卷和习题。

那种被精确到每一分钟的时间表驱赶着、在题海中拼命挣扎、几乎窒息的感觉,至今想起仍让他胃部一阵翻搅,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

那段经历,几乎在他灵魂上烙下了对“标准化教育”的创伤印记。

但是,理性的声音又在告诫他:尽管痛苦,可正是那段高强度、高纪律性的学习生涯,让他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了大量知识,具备了超越常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

他清楚地知道,明确的作息、固定的场所、专心的氛围,能将“学习”这件事与“休闲”彻底区分开来,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

“不能因噎废食。” 沈雨桥对自己说。他痛恨的是那种压抑人性、唯分数论的极端模式,而非“系统化教学”本身。

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革设计。

他决心要在赤狐部落建立学校,但绝不再是地球高中的翻版。

首先,他保留了“统一时间、固定场所”的核心优势。

利用日晷精确报时,规定了统一的上学、放学和课休时间。

将部落边缘一处宽敞、通风、采光好的大石屋定为校舍,挂上了“赤狐学堂”的木牌。

走进这里,就意味着进入了专心求知的时间。

接着,他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坚决废除了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育。

课程设置紧密结合部落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需求:上午学习狩猎技巧、武器制作、野外辨识方向、草药基础;下午则安排部落历史、算术、初步的契约精神,甚至加入了沈雨桥带来的、经过简化的物理常识和卫生知识。

每堂课时间不长,注重实践和互动,比如算术课可能就是在模拟交易场景中进行。

最重要的是师资改革。

沈雨桥深知“能打仗的不一定会教打仗”。

他设立了“教师资格考核”。

并非否定老兽人们的经验,而是增加了一道门槛:应聘者不仅需要展示自己精通的技能,还需要在长老和沈雨桥面前,模拟教学场景,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关键诀窍是什么”、“如果学生学不会该怎么办”。

目的是筛选出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具备耐心和沟通能力,真正适合教书育人的导师。

教师资格考核制度一经公布,在部落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众人还在观望、犹豫或准备时,第一个主动报名、并迅速通过严格考核的,竟然是日理万机的首领大人——晏绯!

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晏绯身为首领,深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他要用行动向所有族人表明:这项新制度并非儿戏,而是部落重视教育、规范教学的决心体现!

考核当天,晏绯选择的授课内容是“部落边境巡逻要点与突发情况应对”。

他站在临时布置的讲台前,面对由长老和资深猎手组成的考官团以及一些旁听的小兽人,气场瞬间发生了奇妙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