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无意中揭开了书院背后的秘密组织?!(1 / 2)

烛火在纸页间晃出细碎的金斑,柳清照正将赵景云的笔记往书匣里收。</p>

火焰轻轻跳动,在她脸上投下暖黄的光晕,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蜂蜡香。</p>

指尖触到一页纸角发皱,她顺口嘟囔:“这小子抄《孟子》总爱把竹简写卷边。”待翻到背面,动作却突然顿住——原本空白的竹青底上,密密麻麻爬着些弯弯曲曲的符号,像虫蛀的痕迹,又像某种没见过的文字。</p>

那墨迹微微泛褐,像是用茶水稀释过的,几乎与竹色融为一体。</p>

“小福子。”她轻轻踢了踢脚边打盹的狗,黄狗立刻支起耳朵,鼻子抽动几下,发出低沉的哼声。</p>

柳清照把竹简往烛火前凑了凑,符号在暖光里显出深褐色,是用茶水兑墨写的,若不仔细看根本瞧不出来。</p>

她能感觉到纸面略微粗糙的纹理贴着手指,那种细微的摩擦让她心跳加快。</p>

她喉结动了动——这是她女扮男装后养成的习惯,紧张时总下意识模仿男子的动作。</p>

喉咙干涩,仿佛有一团棉花堵着。</p>

第二日辰时,赵景云抱着一摞《春秋》注疏来问课业。</p>

柳清照把那页竹简往他怀里一送:“你这笔记背面的画儿,挺别致?”她故意用调笑的语气,眼角却盯着少年的眉峰。</p>

晨雾从窗外渗进来,带着些许湿润的凉意,映得少年脸色有些苍白。</p>

赵景云接竹简的手顿了顿,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是……昨日晨课,有个包裹塞在我书案底下。没留名,只说‘送与勤学者’。”他声音发轻,像是怕被人听见,“我以为是书院哪个同窗闹着玩,没敢声张。”</p>

柳清照眯起眼。</p>

她注意到赵景云说“包裹”时,喉结快速滚动了一下——这是现代心理学课上学的微表情,人在隐瞒时会下意识吞咽。</p>

但她没追问,只拍了拍少年肩膀:“晚间来我宿舍,帮我整理新得的话本。”</p>

月上柳梢头时,赵景云抱着个陶壶跨进门槛,壶里飘出茉莉茶香,混着夜风中的露气,扑鼻而来。</p>

屋内烛火摇曳,两人影子在墙上拉长交错。</p>

柳清照反手闩上门,把竹简往桌上一摊:“你说这是‘画儿’?”她指着那些符号,“我在汴梁书肆见过波斯商队的账本,他们用‘×’代五,‘○’代十。你瞧这串——”她拈起根细笔,在纸上临摹,“三个‘×’连个‘○’,是二十?后面的‘∧’像屋檐,我老家城隍庙的房契,‘∧’代‘院’。”</p>

赵景云凑过来,鼻尖几乎碰到她发顶,呼吸若有若无地扫过她的耳廓:“先生是说…这是密码?”</p>

“嘘——”柳清照突然按住他手背。</p>

她掌心微凉,指尖略带颤抖。</p>

烛火被穿堂风刮得摇晃,竹简上的符号在光影里忽明忽暗,她突然看清最后一个符号:是朵半开的青莲,花瓣边缘微卷,像是被风吹动的样子。</p>

“听松亭。”她脱口而出,“去年我抄话本时,老书匠说书院东头有个废亭子,柱子上雕着青莲纹。”</p>

子时三刻,两人摸黑穿过书院后巷。</p>

夜风裹着草木潮湿的气息,拂过后颈时带着一丝寒意。</p>

柳清照把外袍下摆塞进腰带,赵景云则解下腰间玉佩——这是她教的,跑动时金属碰撞声最招耳目。</p>

听松亭的飞檐在月光下像只蜷着的乌鸦,檐角铜铃早被风剥蚀得没了声息。</p>

两人猫在两棵合抱粗的松树后,树汁的腥苦味混着露水,直往鼻子里钻,黏腻的触感让皮肤一阵发紧。</p>

“三日后子时,马帮的货过汴河。”沙哑的男声从亭中传来,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压迫感,“林昭那小子最近太扎眼,张夫子的课他敢改讲法,连东仓的米账都翻出来…”</p>

“嘘!”另一个声音压低了,“上头说,这等能搅动书院的人物,要么为我所用,要么…”</p>

柳清照的指甲掐进掌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