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交响(1 / 2)

“心绪谱”被送往老琴行保管后的日子,像一条解冻的河流,表面平静,深处却涌动着崭新的生命力。</p>

丁程鑫依旧往返于小公寓和排练室之间,但别墅的晚餐桌上,他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马嘉祺依旧沉默寡言,但那种令人窒息的冰冷屏障已然消融。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奇妙的默契——不谈“心绪谱”,不谈那些沉重的过往,而是通过音乐,通过丁程鑫不断丰富的创作,进行一种无需言语的深度对话。</p>

《星尘》的版权正式归属丁程鑫后,他在音乐节上的表演视频被观众上传到网络,迅速引发热议。那首充满宇宙意象和内在张力的歌曲,与丁程鑫清澈而富有穿透力的演绎,形成了一种令人着迷的反差美。独立音乐圈开始关注这个“非科班出身却极具表达力”的新声音。</p>

一天下午,丁程鑫在排练室修改《回声》的编曲时,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p>

“丁先生,您好。我是‘声纳计划’的音乐总监赵临。” 电话那头的男声温和而专业,“我们关注了您在音乐节上的表演,尤其是《星尘》和《街灯》,非常打动我们。‘声纳’是一个专注于发掘和推广优质独立音乐人的平台,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聊聊合作的可能性?”</p>

丁程鑫握着手机,一时语塞。“声纳计划”在独立音乐圈赫赫有名,以尊重音乐人创作自由著称,曾成功推出过多个现象级独立音乐人。</p>

<span>丁程鑫</span>我……我需要考虑一下</p>

他最终回答,没有立刻被兴奋冲昏头脑。上次徐薇的邀约给他上了重要一课——音乐圈的光鲜背后,往往藏着复杂的商业规则和版权陷阱。</p>

挂断电话,丁程鑫立刻拨通了马嘉祺的号码。这半年来养成的习惯——在重要决定前征求马嘉祺的意见,不是因为依赖,而是尊重那份冷静犀利的商业头脑。</p>

电话很快接通。背景音很安静,马嘉祺应该在办公室。</p>

<span>丁程鑫</span>嘉祺,‘声纳计划’刚才联系我了</p>

丁程鑫直奔主题,声音里带着克制的兴奋</p>

<span>丁程鑫</span>他们想谈合作。</p>

电话那头短暂地沉默了一下</p>

<i>马嘉祺</i>赵临?</p>

马嘉祺的声音依旧沉稳,但丁程鑫敏锐地捕捉到一丝微妙的停顿</p>

<span>丁程鑫</span>你认识他?</p>

<i>马嘉祺</i>嗯。‘声纳’的创始人之一。背景干净,业内口碑不错</p>

马嘉祺简短评价,随即话锋一转</p>

<i>马嘉祺</i>合同条款发给我看。尤其是版权和分成部分。</p>

没有过多的干涉,没有居高临下的建议,只有简洁的信息分享和底线提醒。这种尊重丁程鑫自主权却又提供坚实后盾的方式,是他们这半年磨合出的新模式。</p>

<span>丁程鑫</span>嗯</p>

丁程鑫应道,心里涌起一股暖流</p>

<span>丁程鑫</span>对了…他们特别提到想收录《星尘》。</p>

电话那头再次短暂沉默</p>

<i>马嘉祺</i>那是你的歌。</p>

马嘉祺最终说道,声音低沉而坚定</p>

<i>马嘉祺</i>你决定</p>

简单的三个字,却比任何华丽的鼓励都更有力量。它代表着绝对的信任,也标志着马嘉祺彻底放下了对那段旋律的控制欲——他真正将《星尘》视为丁程鑫的一部分,而非自己过去的阴影。</p>

三天后,在仔细审阅合同并做了一些保护性修改后,丁程鑫正式与“声纳计划”签约。不同于徐薇那份充满陷阱的合约,这份协议明确规定了创作自主权和版权归属,收益分成也公平合理。赵临甚至主动提出,可以为《星尘》制作一个带有宇宙影像的特别MV,由丁程鑫全程参与创意。</p>

签约当晚,丁程鑫带着合同副本和一瓶红酒回到别墅。马嘉祺罕见地提前结束了工作,在书房等他。</p>

<i>马嘉祺</i>顺利?</p>

马嘉祺接过合同,快速浏览着关键条款。</p>

<span>丁程鑫</span>嗯。按你标记的地方都修改了</p>

丁程鑫点头,递过酒杯</p>

<span>丁程鑫</span>赵总监人很直接,说就喜欢我这种‘未经雕琢的真实感’</p>

马嘉祺轻哼一声,不知是赞同还是嘲讽,但嘴角微微上扬</p>

<i>马嘉祺</i>他眼光不错</p>

丁程鑫眨了眨眼,不确定这是不是马嘉祺式的夸奖。他举起酒杯</p>

<span>丁程鑫</span>谢谢你的把关。还有…谢谢你让我唱《星尘》。</p>

酒杯在空中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马嘉祺的目光在灯光下深邃而温和,不再是初见时那种令人胆寒的冰冷。</p>

<i>马嘉祺</i>是你让它活了过来</p>

他低声说,随即转移话题</p>

<i>马嘉祺</i>MV准备怎么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