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心渊(1 / 2)

重生之凤唳朝阳 诚澈 6484 字 2个月前

景仁宫宫门紧闭,如同其主人此刻的心境,被阴云笼罩,失了往日风光。皇后被禁足思过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前朝后宫,引发了滔天巨浪。</p>

</p>

华妃年世兰,以被构陷的受害者之姿,联合敬妃抛出关键证据,一举逆转乾坤,不仅洗刷了冤屈,更重获协理六宫之权,甚至隐隐有凌驾于敬妃之上之势。</p>

</p>

“凤还巢”。</p>

</p>

不少人暗中如此议论。那只骄傲凌厉的凤凰,经历折翼之痛后,以更沉稳、更狠辣的姿态,回归了她曾经睥睨的舞台。</p>

</p>

永和宫门前,再次车马如流水,巴结奉承者络绎不绝。但与从前不同,年世兰并未全然不见,也未肆意张扬。她择人而见,处事果决,赏罚分明。昔日因她失势而怠慢永和宫的奴才,皆被不动声色地清理出局;而曾暗中维护或保持中立的,则或多或少得到了提拔或赏赐。</p>

</p>

一番雷厉风行的整顿,六宫风气为之一肃。众人这才惊觉,如今这位华妃娘娘,早已不是那个只知凭恩宠和性子行事的人了。她手段老辣,心思深沉,恩威并施,令人敬畏有加。</p>

</p>

敬妃对此并无异议,她本就是个稳妥性子,如今见华妃处理宫务井井有条,且并未刻意打压她,便也安心辅佐,乐得清闲。六宫大权,实质上已悄然集中于永和宫之手。</p>

</p>

碎玉轩内,甄嬛听闻外界种种,心中波澜微起。她为华妃的胜利而松了口气,却也因这骤变的格局而更加谨慎。皇后虽暂时失势,但其根基深厚,绝不会善罢甘休。而华妃……权柄愈盛,心思愈深,自己与她这艘船,绑得也越来越紧。</p>

</p>

这日,皇帝驾临永和宫用膳。膳后,皇帝握着年世兰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愧疚与抚慰:“世兰,此次让你受委屈了。皇后她……朕已令其思过。往后这六宫,你要多费心了。”</p>

</p>

年世兰垂眸,姿态温顺:“臣妾不敢言委屈。能为皇上分忧,是臣妾的本分。只是经此一事,臣妾深感宫中规矩虽严,仍难免有小人作祟。往后定当更加勤谨,肃清宫闱,以报皇上信任。”</p>

</p>

皇帝闻言,甚是欣慰:“你能如此想,朕心甚慰。”他沉吟片刻,似是无意间提起,“说起来,莞嫔入宫也有些时日了,朕瞧着性子温婉,也是个懂事的。”</p>

</p>

年世兰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皇上说的是。莞嫔妹妹确然才德兼备,只是身子弱了些,平日里也安静。”</p>

</p>

皇帝笑了笑:“身子弱更需人关怀。朕看她与你倒有几分投缘,你既协理六宫,平日也多关照她些。”</p>

</p>

“臣妾遵旨。”年世兰恭顺应下,心底却冷笑。皇帝这话,看似关怀甄嬛,实则是见她与甄嬛“交好”,顺势将甄嬛也置于她的羽翼之下,既是施恩,也是……制衡?帝心果然难测。</p>

</p>

但无论如何,皇帝这话,正合她意。</p>

</p>

送走皇帝,年世兰立刻吩咐颂芝:“去库房挑些上好的血燕和阿胶,再选几匹 soft 和的云锦,给碎玉轩送去。就说本宫听闻莞嫔身子弱,秋日寒凉,让她好生补养,缺什么只管开口。”</p>

</p>

这份赏赐,比以往更加厚重,且带着明确的“关怀”信号。</p>

</p>

颂芝迟疑一瞬,低声道:“娘娘,如今您刚重掌宫权,如此厚赏莞嫔,是否会过于扎眼?毕竟皇上方才……”</p>

</p>

年世兰瞥她一眼:“正是皇上开了口,本宫才更要‘好好关照’。不仅要赏,还要赏得风光,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皇上的恩典,也是本宫的‘心意’。”</p>

</p>

她要借着皇帝的由头,将甄嬛彻底纳入自己的保护圈,同时也向外界宣告,莞嫔是她华妃看重的人。</p>

</p>

颂芝恍然大悟:“奴婢明白了!”</p>

</p>

………………</p>

</p>

碎玉轩接到这份远超规格的赏赐时,甄嬛正在临帖。听着太监高声唱诵赏赐清单,她笔下微微一滞,墨迹晕开一小团。</p>

</p>

“臣妾谢皇上、华妃娘娘恩典。”她敛衽谢恩,心思急转。</p>

</p>

华妃此举,用意深远。既是回应皇帝的话,也是进一步巩固她们之间的联盟,更是做给后宫所有人看。</p>

</p>

她让崔槿汐重重打赏了来使,然后看着那些名贵的补品和衣料,沉默片刻,轻声道:“收起来吧。血燕和阿胶,每日按量炖了来吃。云锦……先收着。”</p>

</p>

如今她圣眷渐浓,又有华妃明晃晃的“关照”,已是风口浪尖,言行举止更需谨慎,这些好东西,不能不用,也不能太过招摇。</p>

</p>

是夜,皇帝翻牌子,竟再次翻了甄嬛的牌子。</p>

</p>

这一次,不再是养心殿西暖阁的临时起意,而是正式的侍寝。</p>

</p>

凤鸾春恩车停在碎玉轩门口时,甄嬛的心境与上一次已截然不同。少了些惶惑不安,多了几分沉静与决然。她知道,这条路,既然踏上了,便只能走下去。</p>

</p>

养心殿内,红烛高烧,温暖如春。</p>

</p>

皇帝看着缓缓走来的甄嬛,她今日穿着一身浅樱色绣折枝玉兰的寝衣,墨发如云,肌肤胜雪,在烛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比之初次承恩时的青涩,更添了几分柔媚风韵。</p>

</p>

“臣妾参见皇上。”她声音轻柔,如同羽毛拂过心尖。</p>

</p>

皇帝伸手扶起她,触手温软细腻,心中爱怜之意更盛:“起来吧。几日不见,瞧着气色倒是好了些。”</p>

</p>

“托皇上洪福,华妃娘娘也赏了许多补品,臣妾不敢不用心调养。”甄嬛垂眸应答,巧妙地将华妃的“关照”融入对话。</p>

</p>

皇帝果然满意地点点头:“世兰有心了。你们姐妹和睦,朕心甚慰。”</p>

</p>

这一夜,自是鸾凤和鸣,缱绻情深。皇帝对甄嬛的温柔解意、才华情趣愈发喜爱,翌日又赏了不少东西,虽未再次晋封,但圣宠之浓,已显而易见。</p>

</p>

甄嬛回到碎玉轩时,已是日上三竿。她身体酸软,心中却一片清明。侍寝不再是难以跨越的心理关卡,反而成了她在这深宫中安身立命、施展抱负的途径之一。</p>

</p>

而华妃的“关照”,皇帝的“欣慰”,都成了她身上无形的护甲与利器。</p>

</p>

………………</p>

</p>

永和宫内,年世兰听着颂芝汇报昨夜皇帝宿在碎玉轩,今日又赏赐不断,手中正在插花的金剪微微一顿。</p>

</p>

“知道了。”她语气平淡,继续修剪着一枝秋海棠,将其插入汝窑天青釉瓶中最合适的位置。</p>

</p>

颂芝小心翼翼地看着她的脸色,试探道:“娘娘,莞嫔如今圣眷正浓,皇上似乎也乐见其与您亲近,是否……”</p>

</p>

“是否什么?”年世兰放下金剪,拿起帕子细细擦拭手指,眼神淡漠,“是否该担心她羽翼渐丰,脱离掌控?还是该嫉妒她承恩雨露,恩宠日盛?”</p>

</p>

颂芝不敢接话。</p>

</p>

年世兰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听不出什么情绪:“颂芝,你跟了本宫这么多年,还是看不透。本宫若要的是争风吃醋,何必抬举她?皇上宠她,于本宫而言,利大于弊。她越得宠,地位越稳,能帮本宫做的事就越多,对付皇后和……其他人的筹码就越足。”</p>

</p>

她走到窗边,看着院中在秋风中摇曳的菊花,目光悠远:“至于恩宠……那本就是本宫推她上去的目的。如今目的达成,本宫该高兴才是。”</p>

</p>

她像是在对颂芝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p>

</p>

然而,心底深处,那一丝极其微弱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涩意,还是悄然划过。就像看到一件精心打磨的利器,被他人握在手中使用,即使知道目的是共同的,仍会有片刻的……不适。</p>

</p>

但这不适,很快就被更强大的理智和野心压了下去。</p>

</p>

甄嬛得宠,是她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她绝不能因任何无关的情绪,影响大局。</p>

</p>

“去把前儿内务府新呈上的那对东珠耳珰找出来。”年世兰忽然吩咐道。</p>

</p>

颂芝一愣:“娘娘,那东珠……”</p>

</p>

“送去碎玉轩。”年世兰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就说本宫瞧着她昨日戴的耳坠素净了些,这东珠衬她。”</p>

</p>

她要继续加码,将甄嬛更深地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也告诉所有人,甄嬛的恩宠,有她华妃的一份“功劳”。</p>

</p>

颂芝不敢再问,连忙去办。</p>

</p>

当那对光华璀璨、价值连城的东珠耳珰送到碎玉轩时,甄嬛再次感受到了华妃那强大而不容拒绝的掌控力。</p>

</p>

她抚摸着那圆润剔透的珍珠,心中滋味复杂。华妃似乎在用这种方式,不断地提醒她,也提醒皇帝,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p>

</p>

“谢娘娘赏赐。”她依旧恭敬地谢恩,然后将耳珰仔细收好。如此贵重之物,非重大场合,不宜佩戴。</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