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眉庄虽觉得华妃的“关照”有些反常,但见甄嬛不愿多谈,也不再追问。</p>
</p>
送走沈眉庄,甄嬛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华妃的“关照”已经开始引起他人的注意了。这究竟是福是祸?</p>
</p>
而华妃提议让安陵容献艺,真的只是为了解敬妃的燃眉之急,讨好皇帝皇后吗?还是……有更深层的用意?比如,进一步搅动后宫这潭水,让众人的注意力从她和自己身上移开?</p>
</p>
甄嬛发现,自己又开始下意识地分析华妃的每一个举动。</p>
</p>
………………</p>
</p>
中秋夜宴,设在御花园中开阔之处。皓月当空,桂子飘香,宫灯璀璨,丝竹悦耳,一派皇家富贵气象。</p>
</p>
皇帝与皇后端坐上位,华妃坐于皇帝下首,敬妃次之。其余嫔妃按品级依次而坐。</p>
</p>
甄嬛称病多日,此番不得不列席,位置较为靠后。她穿着一身低调的湖蓝色宫装,未施浓妆,混在人群中并不起眼。</p>
</p>
年世兰今日却是盛装出席。一身正红色绣金凤穿牡丹的宫装,头戴点翠朝阳五凤挂珠钗,妆容明艳,气势夺人。虽然比从前清减了些,但那通身的贵气和威仪,丝毫不减,甚至因那份病后的冷冽感,更添了几分距离感,令人不敢直视。</p>
</p>
她似乎完全走出了丧子的阴影,言笑晏晏,与皇帝皇后应对自如,偶尔与敬妃低语几句,俨然又是那个宠冠六宫的华妃娘娘。</p>
</p>
只有甄嬛,在她偶尔扫视全场的目光掠过自己时,能感受到那目光中一闪而过的、不同于他人的细微温度。</p>
</p>
宴至酣处,安陵容抱着琵琶上前献艺。</p>
</p>
她今日显然是精心打扮过,一身水绿色绣缠枝莲的衣裙,衬得她楚楚动人。她深吸一口气,纤指拨动,一曲《春江花月夜》流淌而出,如泣如诉,婉转动听。</p>
</p>
皇帝听得频频点头,面露赞赏。皇后亦含笑倾听。</p>
</p>
众嫔妃心思各异,有羡慕,有嫉妒,有不屑。</p>
</p>
年世兰端坐着,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似在打拍子,目光却并未完全落在安陵容身上,反而时不时地瞥向角落里的甄嬛。</p>
</p>
她看到甄嬛安静地坐着,垂眸听着琵琶曲,神情平静,无喜无悲,仿佛置身事外。这份定力,让她再次暗自点头。</p>
</p>
一曲终了,满堂喝彩。皇帝龙心大悦,重重赏赐了安陵容。安陵容谢恩退下,脸上泛着激动的红晕。</p>
</p>
接下来是敬酒环节。嫔妃们纷纷向帝后敬酒,说些吉祥话。</p>
</p>
轮到年世兰时,她端起酒杯,起身,声音清越:“臣妾恭祝皇上皇后中秋安康,月圆人圆,江山永固。”祝词简单,却大气。</p>
</p>
皇帝笑着饮了。</p>
</p>
敬完帝后,年世兰却并未立刻坐下,目光转向众嫔妃,朗声道:“今日中秋佳节,月明星稀,臣妾见诸位妹妹皆在席上,唯觉一美中不足。”</p>
</p>
众人都看向她,不知她此言何意。</p>
</p>
年世兰微微一笑,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甄嬛的方向:“听闻莞贵人素来雅通诗书,才情不凡。如此良辰美景,岂可无诗词助兴?不如请莞贵人即景赋诗一首,也为今夜之宴添一雅事,皇上以为如何?”</p>
</p>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p>
</p>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一直低调沉默的甄嬛身上!</p>
</p>
华妃竟然在御前点名让一个称病许久、并无恩宠的贵人赋诗?这是要抬举她?还是要让她出丑?</p>
</p>
皇帝也有些意外,看向甄嬛:“哦?莞贵人还有此才情?朕倒未曾听闻。”</p>
</p>
甄嬛的心脏猛地一跳!她万万没想到,华妃会在这种场合、以这种方式,突然将她推到台前!</p>
</p>
她迅速抬眸,对上华妃的目光。那双凤眸中含着浅浅的笑意,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和一丝……鼓励?</p>
</p>
电光火石间,甄嬛明白了。</p>
</p>
这就是华妃要的“回应”!这就是华妃为她选的“亮出光芒”的方式!不是在私下,而是在御前,在所有人面前!</p>
</p>
拒绝?不可能。那是抗旨不尊。 接受?若做不好,便是贻笑大方。</p>
</p>
没有退路了。</p>
</p>
甄嬛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起身,离席,行至御前,敛衽一礼,声音依旧保持着平静:“臣妾才疏学浅,恐污圣听。然华妃娘娘盛情,皇上垂询,臣妾不敢藏拙,唯有献丑,请皇上、娘娘恕罪。”</p>
</p>
她这番应对,谦逊得体,既未显得狂妄,也未露怯。</p>
</p>
皇帝颇有兴趣地看着她:“无妨,你且作来。”</p>
</p>
甄嬛直起身,目光扫过空中皓月、园中桂影、席上琼浆,略一沉吟,清声吟道:</p>
</p>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p>
</p>
诗成,满场寂静。</p>
</p>
这首诗,借月抒怀,气象开阔,意境高远。尤其是“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一句,既应景,又暗含对皇家的颂扬;“狡兔”、“妖蟆”之喻,隐隐有驱邪避晦之意;最后“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更是寄托了美好的愿景。</p>
</p>
无论从格律、意境还是寓意上,都堪称上乘之作!</p>
</p>
谁也没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莞贵人,竟有如此捷才和胸襟!</p>
</p>
皇帝率先击掌赞叹:“好!好诗!好一个‘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莞贵人果然才情不凡!赏!”</p>
</p>
皇后也笑着附和:“确实好诗。华妃妹妹真是好眼光。”</p>
</p>
华妃年世兰看着站在场中,沐浴在月光和众人目光下,虽然纤细却脊背挺直、眼神清亮的甄嬛,唇角勾起一个极其满意的、几乎称得上灿烂的笑容。</p>
</p>
她就知道!她就知道这颗明珠,一旦拭去尘埃,必将光华璀璨!</p>
</p>
“臣妾也是偶然听闻莞妹妹有咏絮之才,故有此一提。果然未让皇上失望。”年世兰笑着对皇帝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与有荣焉的自得。</p>
</p>
甄嬛谢恩回到座位,感觉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心跳如鼓,却并非全因紧张,更有一种被强行推上舞台、绽放光芒后的悸动和……释放。</p>
</p>
她看向华妃,对方也正看着她,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和……一种近乎霸道的占有欲,仿佛在说:看,这才是你该有的样子。是本宫让你发出的光。</p>
</p>
这一刻,甄嬛心中那最后一点犹豫,似乎悄然消散了。</p>
</p>
华妃用这种近乎赌博的方式,逼出了她的才华,也向所有人宣告了她的“与众不同”。她们之间的联盟,在这场中秋夜宴上,以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悄然达成了第一次公开的“合作”。</p>
</p>
尽管在众人眼中,这或许只是华妃一时兴起的提携。</p>
</p>
但甄嬛知道,一切都不同了。</p>
</p>
宴席继续,丝竹再起。但很多人看向甄嬛的目光,已经发生了变化。</p>
</p>
沈眉庄眼中是惊喜和欣慰。 安陵容眼中是复杂的羡慕和一掠而过的黯然。 皇后眼中是深藏的审视和计算。 其他人,则多是惊讶、好奇,甚至忌惮。</p>
</p>
甄嬛垂眸,端起酒杯,掩去唇边一丝复杂的笑意。</p>
</p>
华妃娘娘,您给的这条路,果然……惊险刺激。</p>
</p>
那么,便如您所愿,走下去看看吧。</p>
</p>
……………</p>
</p>
宴席散后,皇帝因甄嬛诗作甚合心意,竟未翻牌子,而是起驾去了碎玉轩!</p>
</p>
虽然只是去坐了坐,说了会儿话,并未留宿,但这已是天大的恩宠和信号!一时间,碎玉轩莞贵人虽未侍寝却已得圣心的消息传遍后宫。</p>
</p>
永和宫内,年世兰听闻消息,并未恼怒,反而心情颇佳地卸着钗环。</p>
</p>
颂芝小心翼翼地问:“娘娘,皇上去了碎玉轩,您……”</p>
</p>
“去便去了。”年世兰语气轻松,“本宫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一颗棋子,只有到了棋盘上,才有它的价值。如今,她总算上棋盘了。”</p>
</p>
而且,是她年世兰亲手将她推上去的。</p>
</p>
这种感觉,很好。</p>
</p>
接下来,就该看看,这颗棋子,能为自己,为她自己,搅动怎样的风云了。</p>
</p>
年世兰看着镜中自己明艳依旧、却更深沉的面容,眼中充满了期待。</p>
</p>
甄嬛,别让本宫失望。</p>
</p>
碎玉轩内,甄嬛送走了皇帝,独自站在院中,望着天际那轮渐渐西沉的明月。</p>
</p>
今夜发生的一切,如同梦幻。华妃的突然发难,皇帝的赞赏,突如其来的关注……</p>
</p>
她知道,从明天起,她再也无法“称病”避世了。她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p>
</p>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女人的一手推动。</p>
</p>
恐惧吗?有的。 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决绝和一丝……被点燃的斗志。</p>
</p>
华妃娘娘,这条路,臣妾……走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