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项是惩罚机制,规定写得很详细:轻度违规如迟到、背书不熟练、言行不端,通常会被 “罚站”“罚抄” 或被教师约谈,督促其改正。
中度违规如无故缺勤、不参与讲会、与同学争吵斗殴,会被打手板体罚,并同时被罚参与书院杂务,如整理藏书、打扫庭院,以磨练心性。
重度违规如违反伦理道德(如不孝、欺师)、学术作弊抄袭文章、散布不当言论,会被 “黜逐”,且终身不得再入该族学学习,以此维护族学的学风与声誉。
听了这些规矩,
荣喜堂内众人神情各异,
贾政觉得这样改革很好,虽说增加了一顿午餐,每年还要给学生做两套校服,族里需要多贴补一笔费用,但也不会太多,一年不过二三百两银子而已。
贾赦则无所谓,这事和他没关系,他漠不关心。
贾母心里觉得这些规矩稍显严格了些,但终究没说出口,毕竟贾蓉改革族学也是为贾家子弟好。
女眷和姑娘们则只是听着,她们不用上学,也没资格拿主意,
贾兰听了这些规矩,心里其实是欢喜的,他喜欢读书,但族学有些乱,如果能规范起来,他反而更轻松,省得应付族学里其他人的糟心事。
而听到这些规矩,
贾宝玉和贾环的脸却变得有些苍白,
他们可是在族学读书的,如果规矩变得这么严,那他们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 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们玩乐,再也不能偷懒,也不能随便找 “身体不适” 的借口不去上学,甚至中午都不能回家,功课也增加了好多倍,
这、这、这,
这是要逼死人吗?
李长青扫眼看过众人的表现,心里已经大致有了底,他率先问贾政,
“二爷爷,您觉得如何?”
贾政自然是同意的,
当即点头道,
“我觉得甚好,这才有个治家严谨的样子。”
“大爷爷,您觉得呢?”
贾赦的心态是可有可无,反正不用他出钱,李长青在规章里写了,一切费用由族产里出。
“我觉得也不错,这样管教,或许咱们贾家还能再出几个秀才、举人。”
最后李长青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刚想开口,
旁边的贾宝玉却忍不住了,大声喊道:“奶奶,我不同意!如果按照这样上学,那要累死孙儿的!早晨去了一天,晚上回来还有课业,哪还有休息时间?真会累死人的!”
老太太的神情立马松动,
看向李长青,想说说规矩和课业能不能放宽一些,
可不等老太太开口,
李长青先开口了:“老祖宗,这样改革,绝对是为族里的子弟好。您心慈,疼惜孙辈,可古话云‘惯子如杀子’。这些年族学松散,咱们贾家子弟出了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如今我定下这些规矩,不是要苛待他们,是要给贾家子弟找一条能立身的正路。”
而且李长青的话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让贾母也不好说什么 ——
难道能说惯着孩子是对的?孩子成了废物也没关系?不希望看着孩子有出息?
她不能,也不敢说这样的话。
贾宝玉见老太太不帮自己,急得直跺脚,
“我不要考科举!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烦也烦死了!”
“住口!”
贾政猛地一拍桌子,吓得满屋子人都一哆嗦。
他指着贾宝玉,气得声音发颤,
“你可知你说的是什么浑话?家族的未来,不是靠你耍性子就能撑起来的!蓉哥儿为了家族费心费力,你不感恩也就罢了,还敢在这里抱怨,简直是朽木不可雕!”
贾母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吧。”
贾宝玉则是如丧考妣,
他觉得自己以后的好日子彻底没了。
这还没完,
李长青又说道,
“老太太,族学不止要学学问,咱们贾家直系子弟,还要习武。咱们贾家是武勋世家,如果家中子弟一点武功也不学,这是在辱没祖宗传承。族学里的外人咱不管,但咱两府的直系子弟,必须习武。”
听李长青提到 “祖宗传承”,
贾母更不好说什么了,
“蓉哥儿说得在理,在理。”
“多谢老祖宗支持,我只希望咱们贾家能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作为族长的责任。”
“支持,你这个族长做得对。”
贾宝玉的脸色更难看了 —— 不止要增加课业和规矩,还要学那些累死人的武功,这是真要他的命啊!
哇的一声,
贾宝玉痛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