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起落架与跑道接触,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将万米高空中那片短暂的宁静击得粉碎。
"到了。"林彩霞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致,轻声道。
机舱里瞬间恢复了喧嚣,旅客们纷纷起身取行李。
机场外,林彩霞与招商办的同事汇合后,目光不经意地瞥见独自走在人群中的刘光天。
他只背着个简单的黑色背包,在行色匆匆的旅客中显得格外轻装简从,却依然掩不住那份独特的气度。
她快走几步赶上前:"刘先生,您接下来怎么安排?我们县里的车就在外面,如果您也要去清源县,不妨顺路。"
刘光天脚步微顿。
他本计划独自前往,避免与任何人士接触。
但看着林彩霞真诚的目光,想到她名片上"清源县副县长"的身份,以及两人方才交谈的投缘,他心念一动。
有个"本地向导",或许能让他更不着痕迹地接近目的地。
"那就麻烦林副县长了。"他颔首致谢,语气温和。
"不麻烦,这一路正好还能向您多请教。"
林彩霞笑道,转身对同事介绍,"这位是刘先生,我在飞机上认识的朋友,对经济和教育很有见解。"
去往停车场的路上,林彩霞的几位同事不免多打量了刘光天几眼。
这个只带着一个背包出远门的男人,与他们平时接触的那些前呼后拥的商人或考察团成员截然不同。
他们副县长眼界颇高,能被她称为"朋友"并主动邀请同行的陌生人,实在少见。
几位同事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下都有些好奇。
来到停车场,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停在眼前,车身上还带着些许泥点。
这是县里为数不多的公务车,常年奔波于各乡镇之间。
"刘先生,条件有限,委屈您了。"林彩霞拉开车门,略带歉意地说道。
"入乡随俗,很好。"刘光天平静地回应,将背包放在膝上,俯身坐进了车内。
车内空间狭小,混合着旧皮革、文件和山间尘土的气息。
他靠窗坐下,看着窗外缓慢倒退的街景——低矮的砖房、偶尔驶过的拖拉机,以及墙上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标语。这一切,都与他记忆中那个现代化的市区相去甚远,却无比真实地呈现在他眼前。
面包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了一段后,林彩霞转过身来,语气诚恳地开口:"刘先生,刚才听您聊起经济和教育,很有见地。不瞒您说,我们清源县财政困难,招商工作一直打不开局面。以您看,我们这样的山区县该怎么起步?"
刘光天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他重生前的那个时代已经被验证过无数次。
"清源的优势在农副业。"他的声音带着笃定,"我建议分三步走。"
"第一,把现有的茶山、果园集中管理。县里可以成立供销公司,统一收购、包装,打出'清源特产'的牌子往沿海地区销售。"
"第二,发展来料加工。可以先从服装、电子元件组装做起。我们县劳动力充足,正好对接特区转移出来的订单。"
"第三,修路是关键。"他望向远处崎岖的山路,"至少要修通到地区中心的路。没有这条路,什么发展都谈不上。"
他顿了顿,补充道:"招商引资不要好高骛远。可以先从小额投资做起,搞'三来一补'。等有了示范效应,大项目自然会来。"
全车人都安静下来。这年头能把这些道理说得如此透彻的人实在少见,而且每条建议都落在县里实际能操作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