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天抬手示意暂停汇报,郑重地展开感谢信。
当他的目光落在吴省长亲笔添加的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华兴之实践,堪为时代楷模"
一行字时,指尖轻轻颤动。
他细细品读着每一个字,指腹温柔地抚过那方庄严的印章,仿佛在感受这几年来每一个决策落地生根的分量。
良久,他缓缓放下信件,目光欣慰地望向坐在对面的儿子。
三年的历练让刘振华褪去了青涩,眉宇间多了几分坚毅,肤色也被蜀地的阳光镀上了一层成熟的光泽。
"振华,"刘光天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
"你做得很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他站起身,绕过办公桌,出人意料地没有先碰那封意义非凡的感谢信,而是拿起刊载着十里长街照片的报纸。
"你看,"他指着照片上涌动的人潮,声音微微发颤,
"这就是我们当初制定这个战略时,最希望看到的画面。
你完美地践行了华兴的理念,把我们的蓝图变成了现实。"
他的语气渐渐充满力量:
"还记得当初我们决定走这条路时,我说过什么吗?
真正的企业,不仅要创造财富,更要创造价值。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
刘光天将手轻轻放在儿子肩上,眼中闪着欣慰的光:
"这封感谢信,不仅是对你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华兴发展道路的认可。
你让'授人以渔'的理念在蜀都生根发芽,让华兴的名字与责任、担当紧紧相连。"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充满期许:
"这三年,你成长了很多。
从最初需要我一步步指导,到现在能独当一面,将战略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蜀都这个项目,你执行得很出色。"
刘光天回到座位,目光深邃地望着儿子:
"现在,你已经完全理解了华兴的核心理念。
接下来,我们要将'蜀都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
这个重任,我相信你能担当起来。"
刘振华注视着父亲,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爸,是您指引了方向。我会继续努力,让华兴的理念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好!”刘光天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温和,“你回来得正好,赶上你姐姐的婚礼。”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与那份承载着无上荣光的感谢信交相辉映,仿佛在为华兴的企业精神加冕,也清晰地照亮了这条他们父子同心开拓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