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官方认可(1 / 2)

当晚蜀都电视上台报道了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今晚的节目开始前,

请先跟随我们的镜头回顾今天清晨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十里长街,

万人空巷,无数市民自发聚集,只为送别一位企业家。

但在感动的泪水背后,我们更应思考:

究竟是什么,让华兴集团刘振华先生赢得了整座城市的真心?

今晚的《深度观察》,我们将从三个维度解读这场非同寻常的送别:

第一维度:情感溯源——那些画面之外的故事

我们的记者回访了今天镜头中的主人公。

那位献画的小女孩告诉记者:"我画的是天使,因为刘叔叔就是守护我们梦想的天使。"

乌蒙山的老茶农捧着他最珍视的茶饼说:"这饼茶,我想让他尝尝,让他知道,他把希望种在了我们的土地上。"

希望小学的校长红着眼眶说:"他走的时候说'后会有期',我们知道,这不是客套,是承诺。"

第二维度:模式解析——"华兴模式"的良性循环

特邀经济学家王教授深入剖析:

"华兴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了'教育筑基、产业造血、安居稳民'的可持续发展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孩子们有学上,

父母有工做,家庭有房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正向循环。这不仅是商业投资,更是社会投资。"

第三维度:城市变革——一种理念的重塑

城市规划专家李主任表示:

"华兴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重要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他们真正把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人的幸福放在了首位,这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城市的发展逻辑和精神气质。"

主持人:正如我们所见,今天这场送别,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离别。

它是一次关于城市未来与发展路径的全民启示,是对"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发展"这个时代之问的生动回答。

这,就是华兴故事带给我们的最深启示。

当夜间的新闻画面传遍千家万户,那些因故未能亲临现场的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错过了怎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城东的安居小区里,刚下夜班的陈师傅看着电视上的画面,懊悔地拍着大腿:

"早知道是这样,我说什么也要请假去啊!

刘总帮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房子,我连声谢谢都没能当面说……"

大学生宿舍里,几个学生围在电脑前观看新闻回放。

"太震撼了,"

班长推了推眼镜,"我们还以为就是普通的送行,没想到是这样的场面。早知道应该组织同学们一起去。"

小吃街上,忙着出摊的老板娘看着店里的电视直叹气:

"早上路过的时候看见人多,还以为是搞活动,谁能想到是送刘总啊!

这要是知道,说什么也得关半天店去送送。"

出租车里,司机听着广播里的报道,对乘客感慨:

"我今天拉了好几拨去送的客人,还纳闷怎么这么热闹。

早知道是送刘总,这趟车钱我说什么也不能收啊!"

这份迟来的知晓,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化作了一声声叹息、一次次惋惜。

翌日,省长办公室。

吴省长轻轻放下手中的《蜀都日报》,头版那张万人空巷的送别照片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他凝视着照片上涌动的人潮,指尖在红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叩,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时钟的滴答声。

"小陈,"省长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如常,却让侍立一旁的陈秘书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背脊,

"这件事,你事先知不知情?"

陈秘书喉结微动,谨慎地向前半步:

"省长,这件事……下面确实没有报送任何信息。

据我了解,连市政府方面也是直到群众聚集后,才得知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