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维港上空烟花绚烂,此起彼伏的火树银花将夜幕点缀得璀璨夺目。
太平山顶的刘府灯火通明,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透过明亮的窗户,与远处的爆竹声交织成节日的交响。
大年初一清晨,拜年的车队便已在太平山顶蜿蜒排起长龙。
华兴系高管们身着新装,携家带口率先登门贺岁。
未及晌午,商界巨子们的座驾接踵而至。
初二这天,拜年的阵容悄然升级。
立法局新任议员们统一着装,二十余人集体到访,将宽敞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
更令人瞩目的是,几位司级官员也以私人身份现身刘府,与刘光天在书房品茗叙话。
初三上午,一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拜访将新春气氛推向高潮——
港督的专车缓缓驶入刘府庭院,港督亲自登门,向刘光天送上新春祝福。
两人在客厅相谈甚欢,就港岛新一年的发展蓝图深入交流。
当夕阳西下,最后一波宾客离去后,刘光天独自站在露台上,俯瞰着华灯初上的维多利亚港。
接连三日的拜年人流,从商界精英到政界要员,乃至港督的亲自到访,都在无声地宣告:
一个属于华兴的时代,已经在这辞旧迎新的钟声中真正确立。
随后柳文娟以赞助医学研究的名义,举行了一场聚会。
太平山顶的刘府灯火通明,悠扬的弦乐与宾客的谈笑声在夜空中交织。
娄晓娥正与银行家太太们相谈甚欢,高美琪则细心照料着年长宾客。
柳文娟身着紫红色旗袍,颈间的翡翠泛着温润光泽。
她挽着念军,顺势为她引见了几位青年才俊。
李念军礼貌应对,谈吐得体,眼神却始终保持着医生特有的审慎与疏离。
宴会进行到一半,当李念军正要走向露台透气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叫住了她。
"李医生?"
回头望去,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学者站在身后。
"我是港大医学院吴教授的弟子沈哲"他言语恳切。
"您关于门脉高压症分流术式改良的论文,我们在研究中多次引用。您在吻合技术上的创新,确实令人钦佩。"
这番专业领域的认同,让李念军第一次在今晚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两人随即深入探讨起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手术方案。
沈哲不仅理论基础扎实,对临床实践的难点也颇有见地。
"理论研究终究要服务于手术台。"他最后说道,"像您这样在一线精进技艺的同道,才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
这番真诚的交流,让李念军眼中重新焕发出专注的神采。
不远处,刘光天与柳文娟相视颔首。
或许这一次,他们真的为女儿找到了一个能理解她、与她并肩前行的同行者。
夜色渐深,宾客陆续散去。
柳文娟走进女儿房间,将那张素雅的名片轻轻放在梳妆台上,语气温柔似水:
“这位沈博士,年纪轻轻就在《自然》刊上发表过论文,吴教授将他视为接班人培养。我看你们聊得很是投缘。”
李念军望着镜中的自己,难得地没有回避这个话题:
"他在肝外科领域很有见地,提出的几个问题都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