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秘书在一旁补充道:"根据统计,我们在劳工界的两位候选人,在具有投票资格的工会会员中获得了超过90%的支持。十一界的得票率都超过了八成。"
一位当选的议员激动地说董事长,我们一定不辜负这份信任。"
刘光天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张充满斗志的脸: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立法局提出'民生保障法案',确保每一个港岛人都能享受到与华兴员工同等的福利待遇。"
"第二,推动'产业发展计划',促进港岛的产业升级。"
"第三,"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我们要修改那些阻碍港岛发展的陈旧法规,为港岛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营商环境。我们要让港岛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他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在场的议员们无不为之振奋。
这不仅仅是一场选举的胜利,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会议结束后,刘光天独自站在窗前。
维多利亚港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货轮穿梭,这座城市依旧繁忙,但他知道,从今天起,一切都将不同。
身后是刚刚当选的二十三位议员兴奋的议论声,但他心中却异常清醒。
华兴全面进军立法局,从来就不只是一场商业扩张,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
中英联合声明已经签署,距离港岛回归只剩十二年。
这个倒计时,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比谁都清楚,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但他刘光天,绝不甘心只做洪流中的一片落叶。
他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他望向北方,目光深邃。
他了解那片土地,更了解那片土地上某些人的脾性。
权力在手时,承诺可以轻易作废;
规则制定时,利益可以随时重新分配。
人性,是最经不住考验的。
他不会将华兴的命运,将跟随他的数十万员工的命运,寄托在任何人的“善意”或“承诺”上。
他必须在自己还能掌控的这段时间里,为华兴,也为港岛,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堤。
港岛,是他的大本营,是他的根基,绝不容有失。
他必须让所有人都明白一个事实——在这片土地上,任何政策的推行、任何规则的改变,都必须考虑到华兴的态度。
他要在谈判桌上,为自己争取一个无可撼动的席位。
这不是对抗,这是自卫。
是在巨变来临前,为自己打造最坚固的甲胄。
他轻轻叩着玻璃,发出笃笃的轻响,眼神愈发锐利。
“十二年……足够了。”他低声自语。
足够他将华兴的根系深扎进港岛 的每一个角落,深到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撼动;
足够立起一套规则,让任何后来的力量都必须在这个框架内行事。
维多利亚港的海风依旧轻柔,但刘光天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脚下的路,已经截然不同。
他不仅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更要成为能决定港岛未来走向的执棋者。
这盘棋,他必须下好。
——————
加更一章, 求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