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让妹妹给人当妾有什么不好,有吃有喝有穿的,一根头绳都够咱们嚼用半个月的,她是去过好日子……”
张三娘坐在屋子里,给侄子的衣裳补丁。
耳朵却在听母亲屋里,与哥哥嫂嫂传来的争执声。
前日不知哥嫂去哪里听说,县里富商王家要纳一房美妾,纳妾银竟然给到了六十两信息。
上好的水田是三十两一亩,卖了她能买两亩好田。
怪不得哥嫂如此激动。
她从小生的貌美,哥嫂打这个主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接着传来母亲呵斥的声音:“呸,什么好日子,当人小老婆能是什么好日子,你们知不知道朝廷有谕令?”
“男子四十方可纳妾,他们把人娶回去说是小老婆,其实就是民籍变奴籍,要是将来再厌了你妹妹,谁知道会将你妹妹卖到什么地方去?”
富商将人给玩腻味了以后,将人卖到青楼的又不是没有。
哥嫂才不管这些,他们只知道人家有六十两银子。
老太太气得吐了血,大声道若是糟践她闺女她就去跳河,让全县人都知道你们两个不孝的东西。
待哥嫂气冲冲地走了,张三娘才快步进了母亲的屋子。
“娘,您别同他们吵,您晚年还需要哥嫂伺候……”
父亲走的早,哥嫂待她不善,她又怕母亲夹中间为难。
这造成她的性子软弱,不如村里旁的女孩泼辣。
林老太太望着这个老来女,恨铁不成钢地伸手就是一巴掌。
“你……你简直是要气死我,他们这是要卖了你,你这样叫我如何安心去见你爹,你以后怎么护好自己的孩子?”
“我问你,若不是为娘,你是不是就由他们去了?”
张三娘咬唇低着头,她也没有拒绝的底气啊。
靠哥嫂吃喝了这么多年,他们叫自己做什么都是有理的。
“罢了。”林老太太深吸一口气,不去想为何自己强硬了一辈子,却生出了这么一个软蛋。
“明日你就跟着你三姨妈,去沈家村里头做客。”
见女儿低着头,她又将人拉过来,语重心长地道。
“不要老是这样低着头,这是关乎你一生的大事,你将头抬起来,眼睛擦亮些,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要看他家父母待人接客如何,看他家人穿着是否干净,趁着没人的时候你就悄悄敲下他们谷柜。”
“娘教过你的要看这些细微之处,从细微之处去看这家人好不好。”
“知道吗?”
“娘不求你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平安安、不缺吃穿、儿女双全最好再有个贴心的枕边人度过此生。”
“你听明白了没有?”
张三娘茫然地点点头,牢牢地将娘的话记在了心里。
到了沈家。
先观察这家人喝茶的水碗有没有豁口,再观察桌椅板凳有没有缺腿,最后观察粮食腊肉是否足够。
再看对方二老是否和善,最后的最后再看相看的儿郎。
最后总结是家境良好,二老和善,儿郎也算俊朗。
回到家中以后,母亲虽然觉得有些仓促可自觉时日无多,生怕自己死了女儿遭到儿子儿媳糟践。
于是便拍案同意了这场亲事,张三娘便就这么嫁了过去。
谁知道新婚第二日,崭新的桌椅板凳不见了。
满墙的腊肉不见了!
谷柜里的粮食不见了,甚至相看那日夫君穿的新衣裳也不见了。
三朝回门,母亲大呼上当了,不过也比去给人当小老婆好,还是嘱咐她好好同人过日子。
“该争的你还是要争……罢了,指望不上你这个软蛋……你瞧着吧,女婿且还得继续服徭役呢。”
“软蛋配软蛋,这造的是什么孽哟。”
果然夫君继续服徭役,她则在婆家给全家人当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