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庄之行以及木吉营、彭玉如何封赏的问题还在讨论。</p>
</p>
彭玉倒还好,就是庄之行近日势头大,封低了,怕百姓失望,木吉营失望,封高了,怕某些人不满,比如平津侯。</p>
</p>
今日上朝,付瑞领头就说:“臣认为,傅将军已然年迈,平津侯也有十年未出,虽还有其他将军,却无一人有庄二公子这般得民心!军心!大雍需要这般少年将星扛起大雍武运!应当封侯!”</p>
</p>
武官那一列中,立马有年轻一辈的武官应:“臣附议。”</p>
</p>
但老武官皆默不作声,而是看向站在最领头的平津侯。</p>
</p>
平津侯还恭恭敬敬地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p>
</p>
一些付瑞一手提拔的文臣也跟着出来凑热闹:“臣附议。”</p>
</p>
而皇帝边上,那近来在跟平津侯作对的曹静贤也往底下他的门生看了一眼。</p>
</p>
接收曹静贤眼神的官员也立马跳出来:“臣附议。”</p>
</p>
一时间赞同庄之行封侯的官员,竟超过半数!</p>
</p>
这时平津侯的门生才急哄哄地跳出来说:“皇上,臣认为不可!庄之行虽战功卓绝,但毕竟还年轻……”</p>
</p>
他看到上边的皇帝一脸不虞,便说不下去了。</p>
</p>
皇上看都没看平津侯那一片,反而无视了他,看向其他人:“还有其他意见吗?”</p>
</p>
这时户部尚书赵秉文站出来说:“臣认为,非社稷之功,不可裂土封爵过甚。一门之内,父子同列高位,恐非国家之福,有违祖制。还望皇上三思。”</p>
</p>
平津侯默不作声地看了眼他,似乎有些意外。</p>
</p>
皇帝看向他:“那你可能挑得出第二个能同时拥有军心和民心的少年福将?”</p>
</p>
赵秉文不吭声了。</p>
</p>
说白了,皇帝就是不想让庄芦隐继续掌木吉营。老滑头自然不如年轻人好掌控。</p>
</p>
今日这朝堂,被付瑞一封奏折搅和得气氛诡异。</p>
</p>
付瑞的上司眼看这情形,身为内阁首辅,石一平也站出来说:“皇上,此事事关重大,还是先由内阁商议过,再做决定吧。”</p>
</p>
其他人也默默点头,有点在这朝堂站不住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