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洪灾(2 / 2)

岂料,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无情地打破了这份祥和与安宁。

暴雨似天河决堤,倾盆而下。

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向大地,将湖广地区笼罩在一片雨幕之中。

江河水位如脱缰的野马急剧上涨,汹涌的洪水裹挟着泥沙、石块,以排山倒海之势疯狂地冲向堤坝。坚固的堤坝在洪水的猛烈冲击下,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

最终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洪水肆意地吞噬着广袤的农田和村庄。

百姓们辛苦建造的房屋,在洪水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无助地飘荡。

结果显而易见,这些守护着无数家庭的房屋,消失在茫茫的洪水之中。

本应是百姓们收成希望的庄稼,也在洪水的肆虐下化为乌有,颗粒无收。

湖广大地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洪水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喊声、求救声响彻云霄。

面对如此危局,当地官员们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们深知此次灾情的严重性,不敢有丝毫的隐瞒和懈怠。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倘若不能及时赈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假设那些饿到发昏的灾民,在饥饿和绝望的驱使下,能否管得住自己的手脚?

他们为了生存,可能会去抢夺粮食,甚至烧杀劫掠......总之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一旦灾民们陷入这样的混乱状态,灾情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当地的治安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到那时局面将彻底失控,谁也兜不住这个烂摊子。

因此当地官员们不敢有片刻的耽搁,第一时间便向朝廷递交了奏折。

他们在奏折中详细陈述了湖广地区的受灾情况,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的殷切期盼,请求朝廷尽快拨款赈灾,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此时,在朝廷的金銮殿上,庆历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手中紧紧握着湖广地区的奏折,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脸上看似古井无波,毫无波澜,实则心中满是忧虑和烦躁。

赈灾之事,刻不容缓,这是历朝历代当权者都知晓的道理。

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如果百姓没有粮食吃,生活陷入绝境,那么他们为了生存,必然会铤而走险,烧杀劫掠之事便会时有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的造反,到时候,整个国家将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江山社稷也将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