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他还是可以少还两千两。
“拿银子这个归你!”
杨信拿起借据说道。
就这样他为天启增加了一千两收入同样也让自己的口袋多了一千两。
“下一个!”
看着那商人拿着借据心满意足离开的背影杨佥事同样心满意足地喊道。
下一个是佃户。
“你是叶家的佃户?”
杨信说道。
“回老爷的话小的是代连小的在内五家乡亲而来小的五家租种叶家一百五十亩地都是水田小的听说老爷定规矩只收四成租不知是否真的?”
后者充满期待地说道。
“最好的上田四成中田三成下田两成这是皇上的恩典叶茂才勾结倭寇谋反证据确凿而且本人已经认罪。本官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按照大明律凡谋叛及共谋者、不分首从、皆斩。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并入官。父母祖孙兄弟、不限籍之同异、皆流二千里安置。
故此不仅仅是叶茂才家的。
他的兄弟家族的财产也同样在抄没之列他们的田产当然也抄没一律按照本官所说标准处置。”
杨信说道。
那佃户立刻感激涕零地磕头。
“不过还有一点这些田产抄没后归皇上你们也就归了皇庄既然皇上只收你们三四成租你们也得为皇上盯着地方本官已经在横林驻扎荡寇军和锦衣卫你们以后听到看到地方上有对皇上不忠的这个要及时向那里禀报对于禀报的都有赏。”
杨信说道。
佃户赶紧磕头答应。
“但你们想过没有这样那些地方士绅就排挤你们了。”
杨信说道。
“求老爷开恩指条明路。”
那佃户说道。
他当然明白这些实际上他敢来就冒着很大压力。
因为他宗族的族长已经发话谁敢来就直接开除出宗族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宗族不会保护他们了没有宗族保护以后肯定受欺负在乡村就是靠着宗族才能立足否则就连喝水人家都不让用一口井。
但他们五家实在忍不住三四成租的诱惑啊!
“很简单驻扎在横林的锦衣卫和荡寇军会在农闲时候来指导你们进行训练并且把就近的皇庄庄户聚在一起。”
杨信说道。
“小的变军户?”
那佃户一脸失望地说。
很显然军户是不行的这年头谁会做军户啊!
“不不是军户你们还是民籍不会让你们当兵的就是训练你们这样在有人欺负你们时候你们可以保护自己。驻扎在横林的锦衣卫和荡寇军毕竟离你们还有几十里不可能很快赶到帮你们这样你们就必须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直到他们到来。而这样你们就需要一个组织一个像军队一样的组织有人能够指挥你们和别人打甚至需要的话你们还可以和周围其他皇庄的人联合一个庄子有事其他都去帮他们。
这样地方上谁敢惹你们?
但你们不是军户也不需要交什么就是自己去买些武器。
可以叫民兵。
对就叫这个称呼。
民兵也和军队一样有各级军官这些军官就是你们自己推选以后皇上要赐你们一些新的种子新的肥料教你们一些新的种田织布手段同样也会由这些军官来传授。”
杨信说道。
这就可以了。
这样一个以荡寇军为核心的体系就建立起来。
而这个体系将扎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地渗透扩张然后逼迫士绅的体系步步后退至于方法也很简单有这些民兵的示范作用其他那些还在地主手下的佃户需要做的仅仅是盯紧他们的地主看他们有没有犯罪而已只要有犯谋反谋叛谋大逆三罪的按照大明律就是抄家。
接着就是据点的锦衣卫和荡寇军出动抓人了。
只要坐实了那么他们的佃户就变成民兵了。
他们就可以一样享受三四成的地租享受接下来肯定推广的新技术新作物……
这里倒不需要地瓜。
事实上徐光启最先就是在松江种地瓜但可惜没什么人愿意种毕竟这片土地根本不需要但问题是很快这里也要面临大旱崇祯年间的大旱从西北开始横扫除了四川云贵两广外剩下的所有地方。江浙不但遭到波及而且还是旱灾的重灾区当然这里的重灾区概念和西北不一样如果不是大规模桑棉化这种旱灾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现在不行。
这里正常年景都粮食不足何况来场大旱?
所以杨信同样也得解决这里的问题而这个解决办法就是在这一带推广计划中的鸟粪这是江浙稻田最好的肥料。
而鸟粪来源最近就是钓鱼岛的黄尾屿。
接下来他需要的只是去那里开采然后运回来专门卖给自己的荡寇军体系和这些民兵只要粮食亩产能够大幅增加那么江浙这种地方的旱灾根本就构不成真正的影响。
这里旱灾又不是说不下雨。
然后再少量强制性种植些地瓜什么的就基本没事了。
“不是军户就行不是军户就行!”
那佃户如释重负地说道。
“你们就这么害怕做军户?”
杨信无语地说道。
那佃户尴尬地一笑这种问题还需要回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