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九千岁的诞生(1 / 2)

杨信到达南京的第一天就这样在堪称鸡飞狗跳中过去。

东林群贤暂时休战。

毕竟他们也得研究该用什么手段来对付这个小疯狗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他们过去的那些手段对这个人肯定没用了。

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们最擅长的是规则是利用规则在规则内整人可当杨信摆明了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的时候他们真就得重新研究新的对策了。

杨信没兴趣管这个。

他和衍圣公一样入住魏国公提供的园子包括他带进城的三百荡寇军士兵。

但剩下的一千多暂时驻扎城外。

常胤绪给出的解释是担心这些人和本地百姓语言不通进城后容易产生冲突他得为城内稳定考虑对此杨信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反正只是不准全副武装列队进城而已回头换上便装一样进来至于武器就是公然装车运进来常胤绪还能阻拦是怎么着?这些武器又不是民间禁止的别说是这些士兵就是普通老百姓扛着杆三股叉进城守门士兵也不会阻拦街头卖艺的一大堆刀枪剑戟呢。

总之他对这个南京守备的权威表示尊重。

毕竟也是常遇春后代。

常家两个国公没传下来他俩儿子一个因罪被废一个为建文血战到底当然也有说涉蓝玉案而死不过明史对此类记载错误还是不少的比如孙兴祖明史记载洪武三年战死但现代发现了孙家保存的祖上官诰记载人家洪武二十三年才病死。

常家的怀远侯是后来另外封的。

这是常升一支的后代不过一样也有铁券。

原本历史上南京沦陷后唯一一个没有投降建奴而是带着妻女种菜终老的勋贵常延龄就是常胤绪的孙子。

这时候也已经成年也是南京锦衣卫籍。

南京也有锦衣卫。

指挥使指挥同知佥事之类世袭官员一应俱全只不过这里就是纯粹的养老院了全都是各家勋贵子弟还有就是归化的四夷酋长后代。

这些人没什么权力就是混工资的摆设而已。

南京的权力核心就是三个人守备守备太监参赞文臣最初并不限于哪个尚书但后来变成南京兵部尚书专职整个南京实际就是勋贵武臣太监文官这三个人说了算。

而叶茂才和其他那些犯人包括被抓的海盗统统都被关进城外的荡寇军驻地那里是南京织造所属的一处豪宅一千两百荡寇军驻扎看管那些犯人他们的开销由南京守备太监和织造府承担。这些人也是皇帝直属的荡寇军岂能由杨佥事自己掏腰包养活不但驻扎期间吃喝玩乐都由南京太监团负责包括之前杨信花的也一样……

“杨佥事您要是不收那可就真不把我当兄弟了!”

李实很严肃地说。

他手中拿着的是一沓总计五万两的会票随时可以到城內的一处钱庄支取。

“这这怎么使得!”

杨信笑着说。

当然这银子肯定是要接的。

接过会票的他不无惋惜地看着旁边床上躺着的高涌……

“在京城就听说高千岁德高望重原本想着能来多聆听教诲不想千岁又突然中风这都是杨某之过好在千岁吉人天相想来很快会好的。在千岁康复之前这南京的事情还得李公公多操心京城那边杨某一封信而已说起来咱们都是自己人。”

他说道。

南京守备太监就是称千岁的。

这几乎是一种惯例这种称呼说违制就是违制说不违制也就不违制反正没有明确的规定除了万岁之外其他都只是一种献媚的尊称别说是在民间和太监中就是文官见了一般也恭维声千岁。

包括利玛窦。

好吧这种称呼是利玛窦记载的。

可不要小看这个守备太监他的实际权力极大不但南京皇宫织造及孝陵等各处数千太监统统都归他管理甚至南京城门税收军队他都有权插手。利玛窦形容他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不过这只是对皇宫以外来说在太监这个系统里他身份算不上太高。过去是内官监外派但万历年间变成了司礼监外派他就是司礼监掌印派出一个在外驻扎的手下类似办事处主任司礼监掌印想撤换就是一句话而已。

“对对自己人既然如此不如咱们兄弟相称如何?”

李实笑着说。

“那当然求之不得!”

杨信说道。

就这样他俩又成兄弟了。

李实本身就是高涌副手协同守备这个人还是很有用的因为他控制南京官营丝织品杨信以后要真正搞海上贸易少不了偷偷从他这里弄些好东西甚至委托他这里制造一些适合欧洲王室贵族的丝织品。

比如绣个纹章什么的。

这可是大明宫廷刺绣代表着工艺的巅峰。

而这时候欧洲贵族就喜欢这个。

实际上到明末的时候广东那边的瓷器工厂就已经开始制作带欧洲贵族纹章的瓷器后者买回去还得用黄金镶边就跟宝石一样伺候着偶尔拿出来显摆一下装个逼。如果能以大明宫廷刺绣的工艺给欧洲那些国王们绣几幅家族纹章在聚会时候挂出来想来足够让他们为之疯狂了。

说到底这时候正是欧洲刺绣最狂热的巴洛克时期。

为了这东西那些君主是真舍得一掷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