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他们其实主要吃杨信购买的大米。
另外还有那些拖网排桨船捕捞的鱼这种新式的捕捞技术让整个荡寇军几乎三分之一的食物变成了鱼距离近的吃鲜鱼远的吃自制鱼罐头用瓦罐装的重盐重香料重辣椒罐头哪怕夏天也足够运到唐官屯的第一营不过接下来随着冬季冰期的到来也就只能吃咸鱼了。
当然他们对杨信也是绝对忠心的。
“没有?”
杨信疑惑地说。
李三才出海只能走天津。
从京城到天津陆路骑马正常得两天以李三才的年龄就算再快也不可能低于一天半……
“已经出海了!”
这时候黄镇匆忙跑了过来。
“半个时辰前一艘从天津过来的蜈蚣船出海据说船上载了一个京城来的贵客目的是前往登州。”
他紧接着说道。
“安排一艘最快的船追!”
杨信说道。
这个六十多的老家伙身体够好的不到两天时间跑了两百里还能抢在他前面乘船出海不过他再快也没用他终究是要到登州的这个点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很快一艘排桨渔船就准备好。
这其实是水师的蜈蚣船改装也就是明朝根据澳门的葡萄牙人所用桨帆船制造的大明版桨帆并用速度快但没法航行大洋只能在近海活动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想要玩拖网渔船要么有优秀的船员可以使用大型帆船要么就干脆简单地上这个。
船上的船员其实都是原本这一带渔民.
在杨信清理完那些渔霸之后把他们强行雇佣一开始还不愿意但很快就非常乐意了毕竟这些渔民生活很苦杨信可以给他们提供丰衣足食的生活。以这些渔民为骨干另外辅以部分荡寇军的士兵就是杨信的捕捞队他们的日常就是在渤海湾捕鱼利用新式的拖网野蛮扫荡然后把鱼获交给那些专门做罐头做咸鱼的士兵后者充当水产加工。
这时候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化吃不了的罐头都已经向外出售。
而且颇受欢迎。
也就是因为使用瓦罐所以保存时间很短只能在周围百里内出售不过这已经比过去强多了。
甚至在杨信指导下都开始捕鲸了。
不过是小鲸鱼。
渤海湾也不可能有大的。
这些小鲸鱼也没有炼油而是直接被当肥肉做罐头吃了。
杨信登船后直奔登州方向。
因为不是捕鱼他在船上带了多组棹手轮班划船但即便这样也没能追上李三才……
当然也可能错过了。
总之两天后他的这艘船到达了登州。
登州。
备倭水城。
“杨同知突然驾临未及远迎还望杨同知海涵!”
一个匆忙走来的红袍武官拱手说道。
“沈公客气了!”
杨信还礼说道。
这是山东副总兵沈有容。
不过他官职理论上比杨信高两级这个大明目前海防第一名将的正式官衔是山东备倭都指挥使或者说备倭都司杨信是指挥同知当然他这个指挥同知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所以别说是沈有容一个都指挥使就是都督见了也得先自动矮上一头。沈有容还是杨信收拾徐鸿儒时候匆忙被万历任命为山东副总兵驻扎登州原本历史上他也是这一年不过他其实年纪已经很大了都称得上白发苍苍不得不说大明朝这些老将太多了。
两人就这样尴尬地对视着。
“今天天气不错!”
杨信指着头顶正在密布的阴云说道。
“呃碧海潮生风起云涌的确可使人叹波澜之壮阔!”
沈有容说道。
“哈哈沈公真是文采风流不过杨某恐怕没工夫和您一同欣赏这壮观景色了因为我等的人已经到了。”
杨信笑着说道。
而此时在远处水城的入口处一艘蜈蚣船正在缓缓驶入而船首站着一个青衫老者正在同样看着头顶的风起云涌就在杨信说完这话之后沈有容的脸色同样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