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新的台阶(1 / 2)

最长的一梦 小鱼联盟 3983 字 4个月前

三天以后江之寒就要离开中州。去体验一个全新的地方和全新的生活。曾几何时大学生活是一个多么梦幻的未来。现在的江之寒虽然对它的期望值不再那么高但几分期待总是有的。

让江之寒高兴的是在他离开之前终于看到新项目的正式启动。

暑假过了不到一半的时候江之寒就找到温校长(现在正式的头衔还是温代校长但去掉那个代字应该就是这几个月的时间了)向他展示了一个庞大的开计划。

从某种角度说江之寒和他的敌人前任宁校长有着一样的看法。中州七中位于市区最繁华的地域离市中心商业中心不到十分钟车程离市委市政府也不到十分钟路程。这些年来七中在中州市区和近郊的重点中学中一直只能算二流最多不过是准一流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符。

中州市区和近郊的重点有很多种说法曾经有人称五大重点这些年最流行的是说“七大重点”包括一中师大附中实验中学育才中学。北山一中八中和七中。在这七所重点中一中师大附中和育才中学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档次的而七中不仅在第二档还通常被认为和八中一起是敬佩末座的。

在这个高考挂帅的年代大学升学率重点大学升学率国内顶尖大学录取人数和文理科状元通常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准的在主要标准。这几年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影响力渐大竞赛获奖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衡量标准。无论是哪种标准七中都稳定的排在五到八名一直被其它的几个学校压得抬不起头来。

宁校长以前谈起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为什么我们落后于一中那几个学校因为我们没有顶尖的老师也没有顶尖的学生。而长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或者是良性循环)。学校的升学率越高声誉越高初中考高中的中考中最顶尖的学生就更多的涌向那些学校他们的录取线就更高总体来说收的学生平均基础就更好三年下来很可能升学率就会更高。

要改变这个趋势。宁校长提出的观点就是七中需要最顶尖的老师。顶尖的老师可以把差不多的原料做出更好的菜。在他的观点基础上江之寒加了一点:我们需要最顶尖的学生。如果有了更好的原材料再加上更好的厨师做出更好的菜的机会就会大大的增加。

怎么从其它的顶尖学校手上去抢这两样最稀缺的资源:顶尖教师和尖子学生?江之寒提出的建议很简单:钱。

就一个字钱。

要把最好的老师从其它学校挖过来七中唯一能拿出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更高的报酬而经济刺激是最现实的也应该最有效的。现在的制度并不禁止老师的跳槽江之寒没有提太多具体的建议因为在这方面温校长显然是真正的专家他知道哪里有可能挖到最好的老师。

用同样的办法江之寒建议学校可以引诱中考的顶尖学生选择七中采取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种类不同名称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家庭经济环境一般或者较差一定数额的奖助学金对他们会极大的吸引他们。从教学环境来说七中比其它顶尖学校也许差点但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

这两件事情理论上都可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校用什么来平衡这个支出呢?江之寒提出一个配套的商业开计划来支持。

江之寒告诉温校长他看一些美国的资料。受到一些启。在美国有两套中学教育系统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平均来说私立中学的教学水平更高因为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的教师学生比例都远较公立中学优越。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人没有财力送孩子进私立学校只能选择学费低很多的公立学校。美国的公立学校水平参差不齐最后导致了一个商业现象:好的公立学校附近的房屋比一个区域同等条件的其它房屋要贵很多比例可以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一百。

分析起来个中缘由并不难理解。美国的小学和中学入学并不以成绩高低录取的而是划分地域录取的。住在某一个地区就有资格去分配给这个地区的学校。很多家庭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花大钱送孩子去私校又害怕他们得不到好的教育所以都垂青于好的公校。久而久之在市场的力量驱使下校区质量成了决定房地产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江之寒分析说在国内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第一中国人一向讲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教育的投入比例上比西方国家应该不会低。第二温校长提到过义务制教育已经开始施行以后可能会进一步的深化。到时候一个可能的趋势就是小学甚至初中的入学都采取地区就近入学的标准。

如果是那样的话学校周边的地产房产的附加商业价值会非常高而现在大多数人现在并没有意识到。七中有一个相对大面积的校园校园四周还有一些山坡荒地之类的。

江之寒提出一个全面的学校商业开计划先是尽可能的向外扩张校园的覆盖面积然后是在校园内进行房产开。开出来的房产。一部分作为教师的集资住房福利房另一部分作为商业房向外销售。如果以上的分析是正确的这部分商业房应该可是卖出很好的价钱因为它有重点学校的附加值在里面。

当学校的名声进一步提升以后江之寒认为学校可以开办所谓的高价班对离中考分数线差一点但查的不多的学生收取“助学费”。譬如说差5分交5ooo元赞助费差1o分交1万元差15分交2万元。当然太差的学生也不能要。这一批高价学生相对的素质可能会差一点但在好老师的调教下应该也不会太影响最后的升学率。现在学校也收极少数的关系学生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而且多数是掌权者写条子塞进来的。

总的来说在江之寒这个计划中核心的创收手段就是卖房子和开办收费的高价班。他总结说如果这个循环可以启动最后很可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升学率提升名声更大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吸引更多的顶级老师然后就能有更多的创收。再进一步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而学校的名声越大条件越好反过来又会推动校园房产的价格和高价班的收取费用。

而在这个改造计划的初始学校需要启动基金来开始这个循环而且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来看到显著的成效。由谁来提供这个启动资金呢?需要一个公司的介入和合作而江之寒很显然愿意担当那个合作者的角色。

这个计划成型以后最困扰江之寒的还是资金问题。房地产开所需要的资金比他以前涉足的生意又不在一个层次上他主要的资金还集中在股市里暂时还没有撤出的意愿。

初见冯家老二的时候江之寒就有意愿拉他进来。后来。随着股市的表现良好加上顾望山似乎和冯老二很投契的样子江之寒就提交了一份正式的商业计划给他邀请他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