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外交(2)(2 / 2)

但赵煦又不想给西夏,就只能想方设法的拓展新的市场了。

高泰明有些不明所以,但他还是巍颤颤的站起身来。

不废的话,万一将来生下皇子,就是嫡长子!

吃了午膳后,文熏娘就奉向太后旨意,与狄蔷、孟氏女,领着三队小姑娘来到赵煦面前见礼、问安。

若赵煦没有记错的话,她下个月就要满十三岁了。

占有欲?

还是某种情怀?

“朕打算借鉴宋辽交子贸易的制度……”

赵煦看着她,这个他上上辈子的元后,最终被他无情废黜的女子。

宋辽今年的交子贸易额,如今已经差不多全部完成了。

然后,发生的故事,就无需赘言了。

一个原始的简易版本的经互会的特色卢布记账制度。

在宗教领域,他们现在既无法对抗蒲甘的小乘佛教,也对抗不了高原的乌斯藏正在兴起的红教、噶当派。

于是,他轻声道:“卿不必担心,朕给大理国的是一个基于交子贸易的选择。”

带着孟卿卿出了内寝,到正在批阅奏折的向太后处请了安。

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宋辽的经济贸易往来水平。

“高卿且起来说话!”连声音都变得无比亲热起来。

孟氏的年纪,比文熏娘要大一岁多,比狄蔷更是大了将近四岁。

因为这个协议或者说条约,对高氏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她和朱氏一样,无条件的信赖和依靠着自己的丈夫,以至于到了天真的地步!

赵煦则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

“贵国商贾,持此交子,则可以在大宋榷市之中,采购所需的商品。”

“高卿听说过,如今宋辽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式吗?”

然后才有机会和可能,在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父辈的努力,进入福宁殿。

两国贸易也是在榷市结算。

一年撑死也就几千匹滇马的贸易量,实在无法满足大宋的胃口。

从战略上确定大方向,然后想方设法,引导一个部门或者整个国家,向这個方向发展。

“是因为上上辈子相处了数年的缘故吗?”赵煦想着,他自己也搞不懂,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所以,若宋庭真的只是想要翡翠,那宋庭确实是有这个胃口,可以包圆了大理、蒲甘的所有翡翠。

靠着一个辽国,交子的发行空间还是有限。

送出去的宝马、美玉,再次回到晋国手中。

直接把人打到断肢残躯,才勉强拿到了几份自相矛盾的‘皇后诅咒官家’的口供。

不怕大理不入瓮!

赵煦没有在说话,只是任由孟卿卿给自己穿戴着衣服。

因为,孟氏的性子,其实与赵煦的生母朱氏还有向太后都有些相似。

对小国来说,这极有可能,不是幸运,而是灾难。

最典型的例子——假道伐虢!

晋国君臣,以宝马、美玉贿赂虞国借道伐虢。

“大理国可以选择在每次贸易结束后,运回铜钱、丝绸、茶叶……”

赵煦见着,微笑着道:“方才高卿提及价格一事,此事,朕会着有司,与卿好好商谈,定不会让卿以及大理失望。”

可是通过茶马贸易,一来很繁琐,二来贸易规模始终受限。

大理国,以佛教为国教。

但她有着一种让人看着很舒服的气质。

以现在来说滇马就是一种大宋很需要的资源。

四管齐下!

经济、文化、宗教、金融……

正是这个性子,让她遭遇了灭顶之灾。

等他们适应了之后,就可以趁势推出可以自由流通的交子。

结果回程的时候,顺手将虞国灭了。

同时,也具备了自己造血的能力。

每次都是大手笔的采购到耶律琚这次来,提出的订单,就已经将今年的交子额度全部花光了。

赵煦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眯起眼睛来。

“县君叫什么名字?”赵煦问道。

她们的身份和地位,还不够到赵煦面前来。

高泰明那里有喝茶的心思?

端起茶盏,只随意的抿了一口,就放了下来。

新党大臣们,恐怕根本睡不着。

孟氏发现赵煦醒来,当即柔声问道:“官家可要臣妾侍奉?”

此事,让好多人都心动。

必须,找到新的市场痛点,直击用户核心需求,打通关键节点,塑造全新生态。

等到穿好,他才轻声道:“有劳县君了。”

“妾等恭祝官家、娘娘圣躬万福。”

并以高氏的名义,来资助这些高僧在大理的活动。

所以,只能缩起头来当乌龟。

但若可以从大宋,延请高僧来到大理传法、弘法。

“臣妾贱名:卿卿。”孟卿卿柔声的说着,然后走上前来,开始服侍赵煦穿衣。

当然,这只是为了让大理放心的手段。

宫中的刘氏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位,当时刘氏已经怀孕,而孟氏生的公主不幸夭折。

然而,大理国僧人的水平,却只能说一言难尽!

因为这是阳谋!

于是,他试探着道:“外臣斗胆,不知陛下,愿赐下国多少财帛以购这翡翠?”

“若此事能成,朕会命有司,在大宋遴选高僧,前往大理传法。”

首先,她们入宫的身份是红霞披,没有品级,仅有微薄的俸禄。

那么高氏在国中的地位,岂不是……

来朝的交趾王弟、崇贤候李太德。

这些小姑娘,都是这次太皇太后圣节入宫的宰执、勋贵、外戚家里选出来的。

而那些小姑娘们,则是恭敬的再拜三拜,然后就被人领着退了下去了。

就像个邻家姐姐一样,总是让人很放心,与她相处,总是能让人很舒心。

毕竟,这宋庭的羊毛,谁不想薅呢?

难不成?

高泰明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旋即他的亢奋被理智压抑下去。

赵煦循例先到庆寿宫,给太皇太后问了安,然后又来到保慈宫,陪着向太后吃了午膳。

在大理国这样崇佛的小国,一个背靠着中央王朝,有着中央王朝支持,同时还能逢迎中国高僧,并选派僧人求法、学法的权臣家族。

这些条件开出去,赵煦就不愁找不到肯合作的。

便有着人,搬来一条椅子放到他身后,又奉来一盏煮好的茶汤。

她们入宫后,会在两宫身边跟着那些年长的女官学习一段时间。

高泰明咽了咽口水,明显动心了。

更重要的,还是可以向大宋派遣僧人求法、学法。

毕竟,赵煦又不是瞎子、聋子。

这是一场很重要的会面,不仅仅关系广西、安南地区的未来。

也可能关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