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2 / 2)

如此,反复往来,就可以将对方的底线摸清楚,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选人要改官,需要集齐五张举主的荐书。

赵煦早就想明白了。

高泰明回忆起自己所见的州学。

可那五家土司,他熟啊!

因为这些人骨子里和潜意识里,觉得能得到中国册封、认可,不仅仅能够光宗耀祖,还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稳固统治的方式。

就连高丽那边,也是一般!

王氏高丽,虽然一度和大宋断绝了朝贡。

皇帝开心了,更可以减举主人数。

一条新的道路,随之被开辟出来。

所以,国家就出台很多政策来帮助这些人。

好奇、疑惑、思索……

“在我前面的那些贡使,都只是入殿拜了几拜就走了。”

所以,高家假若想干点什么事情,会不会想要大宋的册封、承认呢?

同时,在殿外等候的事情也被他想了起来。

而在这个时代,也确实没有那个技术条件,实现对这些偏远地区的统治。

但那朗朗读书声,却迄今都仿佛在他耳畔回荡,而他现在又急于对宋庭的君臣表示恭顺,连忙拜道:“奏知皇帝陛下,以外臣之见,融州、鼎州等地州学,学风鼎盛,圣人之教充溢其中!”

有时候可能是一生!

范仲淹在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第七十九名,初授的就是选人最底层的判司薄尉。

五位举主的荐书合在一起,就像个宝塔的塔尖一样,所谓俗称合尖。

在融州和鼎州,当地地方官甚至热情的带他参观、瞻仰了当地的孔庙和州学,在听说大理崇佛后,还带去了当地香火最鼎盛的寺庙进香!

更曾问他:我朝文教如何?

当时,高泰明就已经有些畏惧了。

这就是从交州的七源州,然后转向东北,渡红河,进入罗殿(今贵州省安顺),从这里就可以直接前往大理了。

可这些人,明明离宋庭更近,与宋庭关系更亲密,却都只是拜了拜,连话都没有说就下去了。

高泰明早已看穿了这一切,所以一路他都是非常礼貌。

别轻易给人,最好吊着对方,让其不上不下,看得到却又吃不着。

在过去,南方的中原大军,想要南下进入广西,征讨交州、大理等地。

可听在高泰明耳中,这却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为什么?

自汉唐以来,想要从中原前往现在大理国的核心地区。

可高泰明不会知道。

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促使大理国内附。

据说打通这条路的人,就是这次领兵南征交趾的宋庭执政章惇。

这些人的本官,除了最底层的判司薄尉外,一律都是从八品。

你们不是西南霸主吗?

你们和蒲甘不是世仇吗?

下面的农奴也好,丁壮也罢。

赵煦点点头,懂了,都是选人充任的知州。

说着,高泰明就闭上眼睛,回忆起了这一路上的见闻。

而赵煦的话和态度,更加重他内心的焦虑。

赵煦听着,对大宋在湖南地区的文教事业的发展情况,也有了些兴趣,便问道:“以卿之见,融州、鼎州等地州学文风如何?”

最终归于同一个声音:“我就知道!”

而这条路自古就是:林箐险深界接生蛮,语皆重译,行百日乃通!

可现在,随着宋庭据有整个交州北方。

但问题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建立州学,推广文教,可上面的人不知道啊!

而高泰明的出现,对这些人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了。

不仅仅不需要绕道数百里,也更好走了。

可问题是,高泰明自己心里面有鬼,看什么都觉得有人在害他,难免疑神疑鬼。

从判司薄尉爬到选人的顶点,他花了整整十年时间。

“诺!”王子韶持芴领旨:“臣谨遵旨意。”

而且沿途河流遍布,水运便捷。

“不敢!”

呵呵!

便是后来日本的那些幕府将军们,也在追逐着这个东西。

“融州知州张敏,鼎州知州王奂,用心文教,朕心甚喜,特免举主一人。”

“今日殿上不便说话,改日朕亲自在大内后苑,设宴款待高卿。”赵煦微笑着说道:“届时,朕再与爱卿好好谈谈!”

大理国,赵煦现在是没空,也没有那个时间、精力去管的。

“从我入境开始,这宋庭就已经盯上我了。”

他们过了宾州后直接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

当然,你要能找到待制甚至宰执举荐,自然最好。

你们在这些地方设立州郡才十几年,设置流官、编户齐民的时间就更短了。

而对那些在科举中,名次靠后的官员来说,要爬到头甲的那些人的位置。

范仲淹尚且需要十年!

其他人可想而知!

而大宋选人七阶四等,乃是晚唐到五代的州县幕职官发展而来。

发兵,过江!

什么玉斧劈开大渡河?

太宗做过这种事情?

于是,赵煦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一个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同理,还有西南五姓蕃等势力。

这条路现在已经因为茶马贸易渐渐繁荣了起来。

就希望可以震撼一下这个大理使臣,然后让自己的名字直达天听。

但,可以先从经贸、文化领域开始嘛。

但不要紧,先结个善缘,留个口子。

“本官如何?”赵煦又问。

王子韶答道:“奏知陛下,张敏本官洛阳判官,王奂本官应天府判官。”

土司制度是一个有其生命力的制度。

都认这个!

关键,还是现在的宋庭,打通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南下快速通道。

高泰明就更加礼貌了。

这样想着,赵煦笑的更加灿烂了。

新的商路被开辟出来,也就罢了。

“更曾为上国融州与鼎州知州等带领,参拜过孔庙,游览了州学,也拜过佛陀……”

明清两代,湖广熟,天下足的物质基础,根本不具备。

可现在,高泰明的使团,却不再需要经过桂州了。

赵煦便问道:“朕怎未见过这两位大臣的改官状?”

除了这些……

在现代的留学生涯,赵煦学到最宝贵的一個东西就是:假若有个东西你有,而且愿意卖,而别人又很想要。

算是选人爬到顶了!

甚至还有来自西天的高僧!

等赵煦把汴京城的大和尚们收拾好了,就可以派几个高僧,去大理国弘法了。

同时,也可以允许大理国选派高僧,来大宋友好交流。

这不是有预谋的铁证?

这宋庭君臣还在他面前演戏!

所以,先扒拉到自己碗里再说。

要相信子孙后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