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逆鳞(2 / 2)

就算想要寻欢作乐,也该去桑家瓦子这样的高档场所啊。

贾种民、章縡什么人?

那浴室寺已经满足了先帝敕令之中的两个条件了。

府司(司录参军的简称)可是前途远大的天子近臣。

杨文元和贾种民、章縡走的比较近,如今也算是交换了名帖,属于可以称兄道弟的交情。

看着好似只升了一级。

“还有吗?”杨文元循循善诱着。

妖言惑众,依律上限是绞,下限甚至只要罚款。

不过,这些传说对杨文元来说,完全无感。

实则却是翻天地覆的超迁!

这就好比是现代的副科变成了副局。

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才叫见鬼了!

于是,杨文元难免踌躇起来。

可一旦有人要管了。

杨文元去年的时候,担任开封府司录司提举检校库。

还是帝都实权部门的副局!

这个特务机构,迟早有一天会反过来噬主,甚至开始影响政治!

所以,赵煦很清醒的知道。

杨文元是在地方上了熬了足足十年,才终于凑齐了五张举状,京削圆满,改为京官,然后又在地方上熬了两任通判的资序,因为政绩优异,才在元丰八年初被提拔入京为官。

但,赵煦视政开封后却让数千名受托孤儿得以温饱,还有人照顾。

杨文元听着,心中冒出了刑统的条款:传习妖教及经会之人,若遇男女杂处、混居,自合依条断遣!

那这个特务机构,未来必然成为一個毒瘤。

丙就是火!

然而,民间各种传说,至今议论纷纷。

虽然名义上是书童,但实际上,却让他们有了半工半读的机会。

想到这里,杨文元就挥手将李庶打发下去。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还知道这些旧事的人已经很少了。

“小人怎敢欺瞒府司?”李庶立刻躬身拜道。

但,杨文元很清楚的。

绝不能让探事司,拥有任何除情报搜集和分析外的权力。

此刻,他在官衙后院的书房,看着手里的天子内降指挥,心中情绪翻滚着。

“自是有的!”李庶脸都涨红了,凑到杨文元面前,绘声绘色的说起来:“传说,浴室寺中,有时会有无遮大会……”

这个差遣在过去,几乎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差遣。

只有那些汴京老人,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或许会提及几句‘太子狱’里的传说。

李庶点点头,喜悦无比的说道:“正是愿成大师!”

对方似乎也知道有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蹬鼻子上脸,搞得都堂宰执们,经常恶心得难受,却又不得不捏着鼻子配合对方的表演。

开封府司录司的官署,并不在府衙内。

“善!”杨文元兴奋起来。

“先将这妖僧抓起来再说!”

等等!

另外,司录司下面挂着的检校司录司库,主要负责替汴京及开封父母双亡之孤儿,寄托、保管遗产,等这些孤儿成年后归还。

在赵煦初临开封府视政之前,这个文官日夜吃睡在开封府,天天打着鸡血嗷嗷叫着带着人,负责了‘汴京孤儿民生保障工程’。

探事司是特务机构。

“王相公?”他看向对方,眉眼紧皱。

“诸贵人自带女子……”

而作为经常在官家面前出现、汇报的臣子。

……

“这小甜水巷,就在大相国寺北,其中南食小店无数勾栏之中的女子,也都以南方州郡人士居多……听说,曾有扬州名妓居住……”

“这第一甜水巷,则在太庙前,过南观音禅院……其中……”

杨文元已经知道了,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了。

这可是大忌!

偏他傻乎乎的,被鬼迷了心窍一样,竟想违背旨意。

杨文元的神色凝固下来。

本身寄禄官从京官超拔为朝官——自从八品宣义郎为正八品奉直郎。

杨文元想起了官家内降旨意的文字。

杨文元听着,抓住了关键,他看向李庶,问道:“果真?”

最重要的是……

“甜水巷共有四条……号为小甜水巷、第一甜水巷、第二甜水巷、第三甜水巷。”

石得一抬起头,小心翼翼的确认着自己少主的意思:“大家的意思是?”

同时,他所负责的店宅务,是宫中妃嫔的脂粉钱来源。

也没有人再去追究其中的内情。

至于罪名?

所以,这两个大臣,现在都快在朝堂上隐身了。

你一个特务机构,若骑到了官府的脑袋上,拥有合法私刑甚至杀人的权力。

合那一条?

当然是‘僧俗不辨,男女混居……托宣传于法令,潜恣纵于淫风,若不去除,实为弊恶’的这一条。

写完后,他拿起放在案上的‘开封之宝’,在上面用印。

河东那个才叫厉害!

不然……

“这位大师,据说还曾为先帝赐紫衣,与好多贵人有着关系。”

“小人虽未目睹,也未参与过,但听人说起过其中的妙处……”

“这还用说!”李庶以为自己就要攀上高枝了,兴奋的都快要手舞足蹈了:“府司有所不知,小人听说,浴室寺里常有汴京贵人数十,夜聚于其中,听那位高僧讲法,至天明方散!”

在印玺下,有着一个大大的楷书:丙。

自然是因为,他在赵煦面前的出场率很高——几乎每次赵煦到开封府视政,都会召见他问一问情况,或者批示一下他负责的工作。

“这第三甜水巷,自州桥东向,在乾名寺北,大相国寺东,其中有浴室寺,寺内有高僧,善佛门法度……听说好多汴京勋贵,都曾向其请教过法门……据说颇为灵验!”

甜水巷里的勾栏都是些什么?

半老徐娘!

难道说……府司爱好的居然是这个?

难怪,府司上任后,就一直在府衙之中办公,很少回家。

这个杨文元,能够被人与这两个人并称。

这就更让人迷了。

“那高僧可是法号愿成?”

同时,这个罪名也很适合这个情况。

然后,杨文元就站起身来,思考了一下后,命人叫来了司录司中有名的汴京恩客,一个唤作‘李庶’的吏员,对其问道:“本官素闻,汴京有甜水巷,天下知名,汝可知其详情?”

目送着石得一的身影离开,赵煦想了想提笔开始在一张元书纸上写起命令。

简单,依故事。

什么故事?当然是大宋官场的故事了!

犯人只要下狱,只要官员想要让他死,那他不死也得死!至于死因?

别问,问就是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