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年之后,刘家就彻底沉寂了。
“往后,司马公但要著述文字,可由刘攽等记录!”
所以,刘永年在整个英庙朝是备受猜忌的。
对赵官家们的身体情况和病情,了然于胸。
最最关键的是——孙奇父子兄弟,给三代赵官家看过病。
仁庙最初喜欢的有两个人。
什么右武卫大将军?
还不如一个从九品的小使臣有权力!
纯粹就是只能拿俸禄躺平过日子的米虫。
这就是最宝贵,也最珍贵的东西!
怎么能让他带着这些无比珍贵的记录和病例资料离开宫廷?
所以很快,坊间就有了传言——刘永年乃官家私生子。
孙奇可是名医、大医,当代张仲景一般的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刘永年在宫中越发受宠,遂国夫人出入宫闱越来越频繁。
而且,司马光人生中最后的著作,对赵煦也很有用。
如今,汴京城里马行街北的一整排店铺,都是医馆药店。
实在是美滋滋。
“右武卫大将军刘崇上表……”说着,他就将一纸实封状,送到了赵煦手里。
事到如今,死马当活马医呗。
“然后,让军医们试着,用各种办法,看看能不能有效。”
但赵煦知道,他在忠诚上是没有问题的。
英庙即位后,对这个传说中的‘嗣父私生子’会是什么态度呢?
想想就可以知道了。
根本没有任何恐辽症,属于那种不服就干的大将。
嘴角就溢出笑容来:“善!”
然后就对冯景道:“叫有司多送些猴子去军医们处,让军医们想办法,让猴子感染司马公所患的足疮……”
于是,只好将刘永年送出宫去,同时,不让遂国夫人再入宫了。
一直到赵煦的父皇即位,他才被重新启用,拜为太原总管。
白月光早死,朱砂痣却被章献明肃点给了前夫哥的儿子刘从德。
甚至,刘家的第三代还被仁庙接到宫中,亲自抚养了起来。
但真庙表示——前夫哥果然很乖巧!
于是,恩宠备至,死前已官至侍卫马军都虞候,拜为武胜军观察留后,死后更是追赠太尉、节度使,还录其子从德、从广以及大量家族旁系亲戚为官。
司马光,犟归犟,脾气固执归固执。
考虑到刘家的优秀传统。
“其他琐事则由上下人等处置。”
将冯景打发下去。
仁庙见之‘甚爱’,授内殿崇班然后带回宫中,亲自抚养。
大约是元丰元年前后,刘永年病逝,赠崇信军节度使。
而全天下其实在当时就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
赵煦嗯了一声。
更许王氏可随时入宫看望。
他们在宫中,已经没有了关系,更没有了人脉。
不是,就把他送出宫去吧!
免得坊间议论纷纷,招致灾祸!
仁庙自是不可能承认的——刘永年真不是他儿子。
最要命的是——经过王安石变法,环卫官一律只能拿到半俸。
能不能成,尽人事看天命。
只能紧紧抱着曹家的大腿,捞些残羹剩饭。
赵煦接过来,拆开来看了看。
但章献明肃将白月光、朱砂痣一并否了。
另外一个则是四川的大商贾王蒙正的女儿王氏——据说,王氏生的‘姿色冠世’,仁庙一见就‘爱之不已’,属于是朱砂痣了。
最后这些故事,在流传中,不断被人们脑补、缝合。
总之,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极为错综复杂。
“对了!”赵煦想起了一个事情,对冯景道:“冯景啊,明日汝待朕再跑一趟孙朝散府邸……”
刘家,在大宋是一個很特殊的家族。
彼时,刘永年四岁。
于是文官们开始逼宫——陛下,这个事情,您得给我们一个交代:刘永年到底是不是您的儿子?
反正,在真庙和章献明肃临朝听政的时代。
石得一就来到了赵煦面前。
其历知北方州郡面对契丹人的挑衅和威胁,总是选择正面硬刚。
一个闪瞎了汴京人的事情发生了——刘家他居然没被清算!
同时,坊间还有着刘永年戍边,将契丹人堵塞大宋寨门的巨石掷回契丹城墙的故事。
冯景犹豫了一下,就将司马光说的话,对赵煦复述了一遍。
让他回忆诊治三代赵官家时的脉象、病情,将药方以及其他东西都写下来。
选择成为了赵煦在外戚勋臣之中的耳朵和眼睛。
专门替他打探消息,同时做一些其他人不愿意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