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1 / 2)

第531章点下重商主义的第一个点数

赵煦自不知道两位宰相的内心活动,他继续说道:“正好,这些日子,朕收到了蔡公以及登州、明州方面的实封状……”

自蔡确出判福建,赵煦除非是在朝堂坐衙的时候,不然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蔡公’的尊称称呼。

这既是酬谢蔡确上上辈子的拥戴、从龙之功。

也是为了保证,蔡确在福建做的事情,不会收到掣肘。

事实证明,赵煦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从上到下,都没人敢给蔡确设绊子。

一旦这样的海盐,大量涌入市场。

同样的,汴京的漕粮,也不需要交税。

四五十钱一斤的官盐?

尤其是韩绛,他马上就要致仕退休养老了。

“陛下……”韩绛心头一动,就出列问道:“请恕老臣愚钝,陛下圣意是?”

无论是太贵,还是太便宜,都会有问题!

赵煦听着,轻笑一声,对着身旁的石得一吩咐:“石得一,将登州月前的海盐盐价,以及那些滞销的鱼虾价格,与两位宰相通报一下吧!”

隔壁的莱州,都不允许登州盐卖进去!

这就是‘煮海’。

登州等地的海盐、鱼干,现在也能卖出去了。

再远就会因为税收问题,而导致价格高涨,没有几个人买得起了。

现在,登州的海盐价格,居然这么低?

赵煦笑了笑,答道:“朕命户部侍郎章卿计算过了……”

对韩绛的捧哏行为非常满意。

这是因为大宋的商税,分为过税和住税两种。

甚至地方还得自己掏钱,自带干粮帮皇帝送到京城。

就是……

所以,泉州盐现在可以在整个福建路销售。

以至于本地市场已经无法消化了。

最终,彻底崩塌!

但在国家收入比重中,一直不低。

因为蔡确是以福建观察使的身份,出判的泉州。

这三个地方,现在唯一可以无视地方保护主义,四处行销的商品只有一個:鱼干。

这使得蔡确在福建,可以放手施为,并排除掉那些官场积弊,全力推动泉州港开港和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恰好,此时户部上书,请求罢废蚕盐……”

两位宰相听着,却是互相看了看。

早就想要改变了!

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和合适的切入点。

“同时,可鼓励地方,多售海盐及鱼干……所得利润,一半归中枢,一半留与地方州郡,为其经费!”

吕公著听着,深深吁出一口气:“竟这般便宜?”

就算有问题,那也是后来人的问题。

它是祖宗制度!

“朕便有了些想法……想着,是不是可以将蚕盐与海盐以及鱼干结合起来呢?”

旁的不说,陕西各路实行的钞盐法,每年发行盐钞三百万贯。

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了。

要知道,私盐贩子,从来都是大宋社会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可他刚刚才唱过赞歌,没办法立刻改口。

也就是吕公著,多留了一个心眼,在拜贺之后,持芴问道:“陛下,老臣斗胆,想请教一下,这海盐和所谓的鱼干,大约是在什么价位?”

住税则是你的商品,在我的辖区销售要交的税。

“每斤最终配与百姓时,应在四十钱到五十钱左右。”

赵煦看着韩绛,点了点头。

私盐贩子的势力可是极为强大的。

登州的鱼干,撑死了只能在京东、京西和开封府销售。

从这些例子里,就可以知道,这些地方的盐,想要卖去其他地方,有多么困难了!

泉州还好。

两位宰相在短暂的迟疑之后,就立刻开始唱赞歌了。

各级官府到处设卡,拼命征税。

只是这么一想,吕公著就浑身冒汗了。

“如此算上运费,加上官府恰当的利润……”

官盐怎么办?

吕公著一下子就出了一身冷汗。

大颗粒、颜色杂驳,明显有着大量杂质。

所以,用漕船之制,就是要宣布中枢定点采购的海盐、鱼干,在天下州郡免税通行。

百姓交的钱,现在可以拿到实物了,不再是和过去一样,给了钱却看不到盐。

这样,就使得登州、泉州、明州的海盐产量大增。

至于所谓的鱼干、虾干。

“至于滞销之鱼干、虾干,皆小鱼小虾,品相好者一斤不过十余钱,若是劣者不过,数钱而已……”

而从大宋开始,晒盐法开始出现了。

无论是蔡确出判福建,还是陈睦出知明州,都得了他旨意,要求在当地大力推进晒盐法,并改进晒盐技术。

真正占据大头的是私盐!

原因很简单。

“登州海盐,若朝廷采购,约可做到每斤十余钱……”

其他年份,每年各地官府抓住的私盐贩子,少则七八千,多则万余。

赵煦也将同样的命令,下达到了登州。

“然后循祖宗漕粮入京之制,用蚕盐之法,配与天下贫苦百姓……”

这个事情,是官家亲自提出来的。

自然听得懂,赵煦话里面的意思。

借助蚕盐的旧制度,来卖海盐和鱼干这瓶新酒?

重商主义的国策,也就可以随之确立下来。

由此可以想象,盘踞在这条生态链上的,到底有多少人?

此外这么廉价的食盐,一旦大量涌入市场……

这在现代留学过的赵煦眼里,怎么看怎么别扭。

去年,宋夏议和,党项人极力争取的条款里,就有着要求大宋允许党项的青盐进入陕西路的市场。

于是,拍了怕手。

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止控制了一座巨大的铜山,还发动了大量百姓,煮海为盐,掌握着海盐业。

“虽说可以更低,但也要考虑盐民的利润……”

他们自然听得懂,赵煦的意思。

吕公著闭上眼睛,脸颊不断抽搐。

他自然有理由兴奋。

成都府路的盐,尚且很难打入隔壁的梓州路。

景佑以前,朝廷规定,蚕盐一斤百钱,价格比私盐略低,所以被很多百姓视为德政。

如今,至少可以拿到一些实物了。

同时,蚕盐法的败坏,和他们的父亲都已经捆绑在一起了——官家已经暗示了。

石得一恭身领命,很快便带着人将海盐和鱼干,送到了两位宰相面前。

一直要到清代中晚期,晒盐法才真正成熟起来。

同样,明州的盐,也打不进苏州、杭州、扬州的市场。

他都能想到,那些私盐贩子的怒火了。

吕公著看着被送到他面前的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