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嘛?
当然是这些人,把她们哄开心了。
大理寺为何也这般胡来?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贼臣了。
她已迫不及待,想要表演。
不喜欢的人,厌弃至极!
太皇太后沉吟片刻,问道:“此案可是有着内情?”
“若有,乞斩臣宣德门外!”
而没有让大军,在整個交州北方大肆劫掠,把北方各州逼反了。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这位太皇太后在傅尧俞去世后,可是伤心的流泪说:“傅尧俞金玉人也,惜不能拜为宰相!”
“所以就自作主张,将傅卿带了过来。”
尤其是章惇,南征大胜,虽有所瑕疵——比如说放纵大军,杀掠士人。
同时,也不断的派人去取来傅尧俞带来的卷宗、口供。
她望着帷幕外,伏地的傅尧俞,用着颤抖的声音确认:“中司……诸般卷宗,确实无误?”
是在将她当小孩子!
说着,他就俯首在地,将一份份本是要上禀的卷宗,从袖子里一一取出来。
然后一份一份的拿起来,向两宫汇报起来。
其中,两宫自是不断询问相关细节。
因为她们都听出来了,傅尧俞心里面憋着火呢!
六哥亲领开封府,这些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开封府。
“孙臣一定认真学习!”
向太后则完全是因为,那些大臣,在将六哥,视作了一个孩子,不然他们为何敢做这样的事情?
之前的疑点,重新在她们心底浮现。
傅尧俞躬身谢恩,然后坐了下来。
太皇太后愠怒,是因为,居然有人敢在她眼皮底子下,搞这样的小动作!
“还请太母、母后,莫要怪罪。”
和现有的口供、证据互相呼应。
爱憎分明的很!
现在,这个机会被她等到了!
姑后到底在想什么?
向太后不明白,可她也不好忤逆姑后。
她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在这个孙子面前,展示她这个太母智慧、权谋,从而让孙子仰慕她,也更亲近她。
“来人,快给傅中司赐座、奉茶!”
先帝,让她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疏远嘉佑、治平的老臣,亲近那些奸臣小人。
赵煦则走到帷幕中,坐到两宫面前,勉强笑了笑,问道:“臣听说,太母、母后因为御史弹劾御史台刑讯逼供,恰好傅卿就在福宁殿,和臣汇报御史台近来查知的相关情况……”
可王文斌有受过什么惩罚吗?
相反,他们聪明的很!
人家想的就是,用一个李雍来换权知开封府!
“御史台,绝无刑讯逼供之事!”
就该召集宰执,宣布案情,然后彻查到底!
现在看来,这些人可不蠢啊!
没有!
太皇太后也看向赵煦,她轻轻摸着赵煦的头,道:“官家啊……”
毕竟,她只是儿媳,于是只能勉强露出笑容,让粱惟简回来。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赵煦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想法设法的将傅尧俞卷入这个案子来。
傅尧俞的汇报,足足用了半个时辰之久。
“就且看太母,为官家演示一番,如何驾驭大臣吧!”
所以……
两宫仔细查看,互相商议。
比如王安石,比如吕惠卿、吕嘉问、邓绾、李定(过去还有章惇、曾布、邓润甫、李清臣在名单上。)
不过近来,这些人都被两宫从黑名单里移除了。
昔年灭蜀,王文斌放纵军士劫掠,生生的逼反了本已经安定的蜀地,更酿成后来的王小波、李顺之乱,打的蜀地几乎成了白地,费了数十年才恢复。
自然章惇在这位太皇太后心目中的地位,蹭蹭蹭的上涨。
利用的不仅仅是傅尧俞的名声——他就不可能徇私舞弊!
可问题是——大宋自祖宗以来,那次征讨敌国得胜后不是这个做派?
向太后却在这个时候皱着眉头,她有些想不通。
所以讲道理,章惇只是放纵士兵,杀掠士民,抢一抢那些士大夫家里的妻子财帛。
没办法,章惇太能干了。
一个单纯的只是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护出发。
而另一个,则想着,要利用这个事情来攫取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