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陶潜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拍案几,霍然起身。
由于动作过猛,他身形不禁晃了一晃,引得周围几位大臣一阵担忧。
“陶老慢着些。”
霍端孝和诸葛哲连忙起身搀扶。
但陶潜浑然不顾,抓起那份带着泪痕的考卷,步履踉跄地冲向御阶。
李彻正专注于手中一份卷子,被陶潜的动静惊动,连忙关切道:“陶老,何事如此急切?当心脚下,莫要摔着了!”
陶潜却已来到御案前,也顾不得太多礼节,双手将那份考卷高高举起:“陛下!陛下!此文......此文您一定要看!老臣......老臣......”
李彻见他如此情状,心知必有非凡文章出现。
他接过卷子,入手便觉纸张有些异样。
目光落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带着泪痕的卷面。
只是这一眼,李彻心中便是一动,嘴角不由微微勾起一丝弧度。
是他!
正是他苦等多时的答卷!
“陶老莫急,朕这便看。”李彻安抚了一下激动不已的陶潜,深吸一口气。
怀着前所未有的期待,开始阅读这份早已在他心中挂了号的策问。
【陛下垂问君、民、世家之要。
草茅寒士,斗胆妄言:三者之中,民最众,亦最苦,却最真!】
李彻轻吸一口气,面露震惊之色。
不愧是自己看中的人,一点铺垫都没有,直接大胆表明态度。
民为重!
李彻侧目看向陶潜,心中有了计较。
怪不得陶老如此激动,他本就是农学泰斗,是整个大庆除了自己之外,最赞成民主的人。
换个时代,那就是革命先锋。
看到如此大胆的开篇,陶老自然是喜不自胜,全力推荐。
李彻凝气,往下看了下去:
【纵观青史,王朝更迭如四季轮转。
唯有田间农人,市井小贩,边关士卒等百姓,始终如一。
所求者何?不过一餐饱饭,一身暖衣,一屋避雨,一条活路矣。
何人能令其活,便认谁为君主。
故学生私以为,千载光阴,天下可无特定之君,无特定之官,无特定之世家,却不可无生生不息之百姓!
天下,实乃百姓之天下!】
李彻读到这里,只觉得脑海一阵清明。
这文章毫无词藻堆砌,甚至近乎于白话文,但其中的情真意切却是扑面而来。
是他,绝对是那位学子!
若无在底层生活的经验,是写不出如此接地气,又切入中心的文字的。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