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还沉浸在因新皇登基而喜悦中的帝都,很快就热闹开来。
街头的百姓们亲眼目睹,那位常伴陛下左右的将领亲自率领兵丁,粗暴地撞开了一扇扇朱门高户。
昔日威风凛凛的官员家眷被逐一押出,府邸内的财物被尽数清点、搬抬、封存。
百姓们看到这一幕,自然是一片喝彩。
虽然查抄的财物分不到他们头上,但看着往日高高在上的人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便足以让百姓们感到高兴,这就是人性。
不仅朝堂上被当场拿下官员被清算,那些随伪帝仓皇南逃的官员也跑不了。
人虽跑了,家产却跑不了。
一座座豪宅被查抄,无数来不及转移的金银细软、古玩字画充入国库。
而那些空置的府邸则被贴上封条,暂时闲置。
李彻心中已有盘算,这些帝都核心区域的优质房产,正是赏赐麾下有功文武的绝佳资源,也算是给兄弟们发福利了。
然而,对于如今的李彻而言,这等抄家灭族的小事,实在引不起他太多关注。
他的大部分注意力早已离开帝都,投向了南方战事。
几日之间,帝都周边的镇江、扬州等重镇已传檄而定,纷纷上表归降。
少数几个负隅顽抗的城池,也在奉军的攻势下迅速土崩瓦解。
伪帝一行人仍在如同丧家之犬般逃窜,其具体行踪守夜人们仍在加紧排查。
李彻初步判断,他们能去的地方也不多。
要么是西入易守难攻的蜀地,要么是南下前往杭州乃至更远的闽粤。
而南方终究是世家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水系纵横,山峦起伏,不像中原这般一马平川。
还有蜀道这样的天险阻隔,无论战术还是战略上,接下来的进攻难度都会加大。
李彻清楚,这场统一之战势必会更加艰难,更加焦灼。
而他本人也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御驾亲征,打到帝都已经是极限,朝臣们不可能同意自己打满全场。
身为皇帝,他更需要坐镇中枢,稳定大局。
当务之急,是遴选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帅才,总督南下全局。
李彻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便是杨忠嗣。
早在攻占洛阳之时,他便已派出快马前往奉天,召回杨忠嗣、霍端孝、诸葛哲等重臣,命他们以最快速度赶赴帝都。
接下来的时日,李彻一直留在帝都,埋首于政务之中。
直到深秋时节,寒风渐起,宫墙内的银杏树叶被染成一片金黄。
杨忠嗣三人终于抵达了帝都。
三人入城后马不停蹄,直奔皇城。
李彻如今遵循旧例,将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点设在了养心殿。
“陛下,三位阁老和大臣们都到了。”侍立一旁的冯恭轻声禀报。
李彻闻言,立刻将手中批阅到一半的奏折放下,抬头望向殿外:“朕的肱骨们终于到了!快宣!不......”
话到一半,李彻竟是直接站起身来:“还是朕出去迎一迎他们!”
说着,李彻已大步流星地向殿外走去。
刚走到殿门廊下,便看见杨忠嗣、霍端孝、诸葛哲三人走在最前面,后面则是一众奉国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