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赠送和转让,都要经过批准相关部门审核以后才行。
每一个价格都是在五千万以上。
算是重器。
董伟见状似笑非笑了一下,没说话,安静的看着。
王青松看了看,就收回了目光,这玩意不上手,他又看不懂,等于白看。
随后看着伸头瞅着东西的周颖好奇的问道:“这个交流会是谁办的?怎么没看到人呢?”
听到这话,周颖回过头来:“哦,好像是一个大老板,人还没来,你看到了吗?那个就是他们这里的负责人。”
指着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说道。
王青松顺着目光看了一下,对方很少说话,全程只是陪同,时刻都保持着笑容。
这个笑容……持续很久了。
五个人轮流看了一会。
也都纷纷收场了。
几人在那里小声嘀咕着。
王青松将目光看向场地。
只见三爷在那里蹙着眉头,而其他人则是笑呵呵的看着。
论瓷器,也就姓宋的和三爷两个最有权威了。
刘老头看着三爷笑道:“老柳,怎么样啊?看出来什么门道了没?”
听到这话,三爷在那里思索了一下,问道:“不到宋,最多是明的……”
这话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多人都是懂行的,自然是各自议论着。
如果是看落款的话,第一反应都是宋的。
但是老柳却是给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老刘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这东西我看过很久了,确实不像是宋乙的,工艺水准只能到明,应该是明的,可能是因为带红,被人留下来,刻了宋款……”
其他人都听明白了。
王青松虽然不懂,但也听懂了大部分。
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个高仿的,但是时代是明代的。
周颖在旁边嘀咕道:“就算是明的那也不得了,汝窑始于唐,北宋时期是汝窑的巅峰时期,南宋开始衰败,大明宣德年才开始重新烧汝窑,但是汝窑的工艺已经失传了,所以做出来和宋的有些区别,清朝也是一样的。”
王青松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反正他就当一个故事来听听。
那边在那里小心的讨论着。
三爷不动声色的时不时点点头,说的东西很专业,但是王青松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不止是他,还有很多人是同样的。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专业的。
“青松,来看看!”
思绪间,三爷对着他招招手。
其他人见状都看了过来。
王青松顿了一下,自然是走了过去。
看了看几个老头。
除了老刘有些不太情愿,其他人都是好奇的看着,毕竟王青松的事迹都被三爷说过。
当然了,也就当看个乐呵。
做不得真。
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力。
三爷示意了一下垫布上的东西说道:“小心点!”
这东西太贵重了。
就算是明的,那也是大几百万,这种带红的,价格更高。
真要是碎了,还真的说不清楚。
顺便将自己的手电筒和放大镜接了过去。
王青松接过放大镜和手电筒,上去围着东西转了一圈,手轻轻搭了上去,随后愣了一下。
不过没说什么。
轻轻的将东西翻看看了看底部,虽然装模作样,但也是在学习。
至少以后不能一点也不懂。
过了一会,他将东西给放下。
对着旁边等待的人示意了一下,便离开了桌子。
刚刚走,就有人把东西小心的放了回去。
“怎么说?”
三爷和老宋都好奇的看着他。
王青松刚要说话,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了笑呵呵声音!
“这么热闹啊!”
众人见状散开了一个道路。
“杨总”
“杨总……”
众人纷纷打着招呼,显然都认识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对方对着其他人笑着轻轻点了点头。
算是打了个招呼。
不知道是不认识,还是叫不出来名字。
“杨总!”
三爷众人过来,也是笑着打了个招呼。
对方毕竟是主办方。
“宋老、刘老、柳老、房老……”
对着五个专家都纷纷打了个招呼。
杨总看了看众人,笑着说道:“怎么样啊?今天有没有好东西啊?”
而此时服务员又将东西小心的放在了桌子上。
老房作为博物院字画陈列馆的副主任,如果论社会地位的话,五个老头中,他是最高的。
闻言,便开口笑道:“倒是有那么几件,不知道能不能入的了杨总的眼啊!”
“哦~那一会可要好好看看了。”
对方笑呵呵说了一句。
随后笑道:“就不打扰各位的兴致了,我就随便看看。”
说完,看向了桌子上的东西,便笑道:“汝窑?这是哪位带来的?”
“杨总,这是我带来的。”
老刘自然是笑呵呵的站了出来。
听到这话,杨总便笑道:“不介意我看看吧!”
“那肯定的!”
老刘笑呵呵说着,自己带这个东西过来,自然是有目的。
说是交流会,说白了,就是对方发出来的选宝。
如果有中意的,肯定会收了。
等的自然就是这个时刻。
杨总闻言笑呵呵的走了过去,接过旁边人递了过来的东西,在那里仔细的看了看。
……
三爷见状稍微退了一点,来到王青松的身边,低声问道:“你怎么看!”
此时有人过来。
王青松自然是被大家给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