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6章(2 / 2)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4152 字 4个月前

比自己军阶高的指挥员,索科夫再次朝左右瞧了瞧,除了自己和吉普车后座上的那位中校黄外,再也没有看到谁的军衔比眼前的中尉更高,他有些纳闷地问:“比我军衔高的指挥员在什么地方?”

女子看了索科夫一眼,继续问道:“指挥员同志,不知该如何称呼您?”

“是的,我昨天刚从外地来的,对这里的环境一无所知,所以就随便出来走走。”

女子右手臂上挎着一个小包,左手手腕上戴着一只精美的女士手表,她听索科夫这么说,抬手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时间,随后说道:“指挥员同志,我是军医院的护士,正要去上班呢。假如您不介意的话,能陪我走一段吗?”

“索尼娅,”索科夫好奇地问:“你应该不是我们国家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索科夫扭头往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两名提着枪的战士正朝这里跑过来,从他们戴着的蓝帽子,索科夫一眼就认出,对方是别济科夫少校的部下。如果是别的时间,发现别济科夫派人跟踪自己,索科夫没准会不高兴,但此刻对方的到来,却是给自己解围,让索科夫的心里感到了轻松。

没想到索尼娅听后却摇摇头,表情黯然地回答说:“她们在越过边境时,被倭寇乱枪打死了,只有我一个人侥幸地逃了过来。”

“你的那些老乡在哪里,也和你一样,在军医院里工作吗?”

关于抗联的历史,索科夫是知道的,1940年处境困难的抗联部队,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打击倭寇,从当年的十月开始,陆续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苏联方面接收了抗联部队之后,还为他们修建了两个营地,一个在哈巴罗夫斯克东北方向七十五公里处的雅斯克村,一个位于海参崴和双城子之间。

索科夫把中尉仔细打量了一番,发现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面孔,便微笑着问:“中尉同志,您叫我有什么事情吗?”

“我听说倭寇在远东的关东军有百万之众。”索科夫装模作样地说:“如果我军要和他们作战,恐怕也要调集相同数量甚至更多的兵力,才有可能向他们发起进攻,你说是不是?”

“将军……不对,少校同志。”一名战士说道:“是别济科夫少校让我们来保护您的,希望您不要责备他。”

“哦,那真是太遗憾了。”索尼娅听完索科夫的回答,脸上写满了失望:“我还以为您作为一名指挥员,应该知道点什么呢。”

索尼娅的问题,立即让索科夫警惕了起来,一个在军医院里工作的护士,对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情况肯定比自己更加了解,怎么会突然问起是不是要对倭寇动手的事情呢?要知道,远东战役在此刻还是绝对保密的事情,否则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就会化名赶到哈巴罗夫斯克这里了。

“喏,这不是嘛。”中尉一指坐在后排的中校:“这是我们团的副团长,你看到他的时候,为什么不向他敬礼?”

索科夫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听到索科夫的这个问题,索尼娅迟疑了一下,随即说道:“说来也巧,我来到这里后举目无亲,正在为生计犯愁时,却意外地遇到了一个老乡,他是40年跟着抗联撤到了苏联境内的,因为负伤残疾,无法留在军队里工作,就被安排到哈巴罗夫斯克的邮局工作。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地进入了本地的军医院。”

“对不起,索尼娅。”索科夫虽然对索尼娅的身份有所怀疑,但怀疑只是怀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所以他委婉地说道:“我只是奉命到这里来执行一项任务,至于你所说的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说完这话,他就在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叫索尼娅的女子出现得太蹊跷,要搞清楚她的真实身份之前,要对她保持足够的警惕。

“是的,学过。”索科夫点点头,反问道:“我做错了什么吗?”

等吉普车开走之后,索科夫对突然出现的两名战士表示了感谢:“两位战士同志,非常感谢你们的及时出现,否则我和这名上校肯定就会发生一场不愉快的纠纷。”

“马捷沃相少校,”索尼娅突然问道:“我看如今有大量的部队集结在这里,是不是准备对倭寇动手了?”

索尼娅没想到索科夫会这么问自己,不免有些慌乱起来:“是啊,要打倭寇,是需要集结上百万的部队才行。”

“既然你学过我军的条例,为什么见你军阶比你高的指挥员,不向他敬礼?”

“我的华夏名字叫司淑云,俄语名字叫索尼娅。”女子说道:“您可以叫索尼娅。”

“少校同志,”那名中尉冷冷地问道:“你学过我军的条例吗?”

索科夫心里开始盘算,等把索尼娅送到了医院之后,自己就去找医院的院长和政委,向他们了解一下索尼娅的情况,看对方告诉自己的内容是否属实,以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

不知不觉中,索尼娅停下了脚步,对索科夫说:“马捷沃相少校,我到地方了。”她用手朝马路对面的一家军医院指了指,继续说道,“我就在这里工作,假如您想见我的话,可以到这里来找我。”

“好的,索尼娅。”既然对方主动向自己发出了邀请,索科夫自然不会轻易拒绝,他点着头说:“不如这样吧,傍晚时我来接你下班,然后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如何?”

对索科夫的提议,索尼娅迟疑了半晌,有些迟疑地说:“少校同志,这件事等傍晚再说吧,我不知道今天护士长是否会安排我加班。如果不加班的话,我就和你去共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