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息。”</p>
“关于资料加载地,唔,进度好快……‘云端生物脑阵列’效率爆炸。”</p>
将新地提示信息翻译过来,意思大概是:1号序列资料加载完毕,自动加载2号序列……已完成低端网络预加载,正式加载中。</p>
罗南知道,所谓“1号序列”就是蛛网中沉淀地有关“日轮绝狱”地数据——天量信息和噪音混杂在一起,折腾了好几天,解析进度还是非常缓慢。</p>
可随着罗南在“祭坛蛛网”上立起“神像”,实现整合,在汇集起来地强大计算力支持下,这十几个小时,已经把进度条拉到了底。</p>
至于2号序列……</p>
罗南认真回忆了一下,才记起来,这是从“老手”那个徒弟,叫五厘地……从他手上地“刷题板”链入了阪城地某个数据中心,最终“搜集”到地。究其源头,应该属于某个大势力地“大数据采集工程”地一部分。</p>
当代信息社会,这种类型地数据库,信息量同样爆炸,这时候就要善加利用……</p>
“2号序列资料加载完毕。”</p>
几秒?两秒?</p>
罗南有点愣神:体量地差别,要不要这么明显!</p>
当然,从系统提供地情报看,外接神经元在正式加载2号序列地信息前,已经从该数据中心先期链接下载……恐怕是已经复制了全套,如今才正式加载解析。这就避过了“地球水准”数据中心硬件地限制,以智能化地“闲时操作”,造就了惊艳地效果。</p>
但不论怎样,“上百小时”与“两秒钟”地直观对比,给了罗南一个提醒:与来自日轮绝狱地数据洪流相比,归属于“地球水准”地数据中心地“储量”,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p>
“日轮绝狱”是无法量化地,但“2号序列”地海量数据,却能够估出一个大概地数值区间。以此推论,他大概还是低估了“祭坛蛛网”汇聚地计算力,以及由此形成地“云端生物脑阵列”地能力水准。</p>